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8234360
日期: 2024-09-07
月考试卷
积累与运用 (17分)
古诗文阅读(17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中小学体育备受关注,热度攀升。校内体育课时有了保障,体育运动成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校内体育课、课后体育社团与校外体育兴趣班相辅相战、相互促进,让体育运动进一步落实,体教融合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体育课,主要运动项目增设了足球、篮球、排球、集体跳绳等团队配合竞技项目。学生以团队竞赛方式,分组进行活动。在这些团体运动中,要想赢得比赛,不仅需要学生提高自身技术,更要学会与队友配合,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体意识得到提升,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也得以增强。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家长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优异的文化成绩。让孩子们爱上并坚持一到两项体育运动,已成为他们的共识。这些家长们以身作则,陪伴孩子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亲子氛围.得到了愉悦的体验。北京某机构曾调查研究过一千多个家庭,发现父母平均每天用20分钟运动,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平均增加5 10分钟的运动量。

【材料二】

某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BMI 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统计

初 中

高中

超 重

15.8%

15.5%

17.7%

9.6;,

低体重

3.4%

2.6%

5.5%

6.2%

肥 胖

15.9%

11.8%

13.4%

7.8%

正 常

64.9%

70.2%

63.5%

76.4%

【材料三】

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内啡肽,这种物质可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材料四】

年年约,常相见。但无事,身强健。

——金·蔡松年《满江红》

老去身犹健,秋来日自长。

——南宋·陆游《小室》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

———周恩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又见榆钱飘

梦野

①故乡的那棵老榆树,不论怎样地老了,我总叫它小榆树。这样叫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②小榆树个子不高,但我更小过它,是多少倍,不好来形容。它像一个大哥哥,春风拍着它的头,我总是痴望着。望着,望着,小榆树赤身的枝条,绽放着青色的笑容,酱紫色的小骨朵,一串一串的,一串比一串俏艳。那是什么?那是榆钱。我童年的美味,就从爬树中获得了。

③榆钱一圈圈膨胀着,一串和另一串,有着相同的表情,但有着不同的姿容,和我们孩儿是那样的相似。看不到枝条,看不到空隙,好似春风钻不过去时,那就是一树的榆钱了。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的个子,感觉冒高了一些,但我更会觉得,它变胖了许多,甚至觉得,那个粗巴巴的树干,喘着气,快要支撑不住了。

④每年春天,我是巴望着小榆树变“胖”的。它胖得很体面,那形象、那表情、那味道,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诱人。第一个爬上树的人,绝不是我。小伙伴们,有的是力气,如果不早行动,和他们相随,我是挤不到树干旁边的。他们上去了,在嬉笑中“噢啊”着,腮帮子鼓鼓的。在我羡慕的眼神里,“呼”的一声,一小枝榆钱就飘来了。

⑤我突然感到了小榆树的疼痛,不由得叫了起来: “不要折了,不要折枝子了。”“没事,没事。”他们还在听着我怎么回应时,我已爬上了树,不在高处,但总还是可以的,毕竟我也满足地包裹在榆钱中,包着,包着,我也是榆钱了。

⑥回去的路上,我也鼓起了肚子,在肚子上鼓起的,是小帆布袋,在小帆布袋上鼓起的,是我握着榆钱的小手。手松开了,我就见到了母亲。

⑦“明天,妈给你做了吃。”“吃什么?”“榆钱窝窝。”我兴奋地跳了起来。 “妈,我不念书了,咱们一起种地吧。” “不用你种,你不要操这个心。”

⑧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

⑨榆树,像个旅行者,俨然喜欢把脚落在少雨的陕北大地上。在我的故乡神木,它犹如布阵,遍及高坡、沟壑,守卫着乡亲。那么多榆树,不论在哪里,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要爬的,直到把春天爬走,一树榆叶在搜寻着我们。光阴在夜里逃走,不论我在哪里,我的嘴边还是老家的榆钱,还是那粗粗的、甜甜的、黏黏的感觉。

⑩“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每年在春天,榆树“胖”了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村子,看看这个胖子,瞧瞧那个胖子,嗅着那个甜腻的味道,小伙伴们一个个围拢过来,顿时,我觉得我就是一棵榆树了

⑪小村每年都在变化着,乡亲每年都在变化着。我住过的石窑院顶土墙上面的那棵小榆树,奇迹般的,也弯下腰来了,而且是向着路的那一边,守候着路人

⑫在我有点上火、不想吃饭、睡得不怎么好时,我更多地想到了榆钱,它是一个医者,一直在我的心头。可我不能再爬树了,有点像那棵小榆树的我,只能在每年的春天里,站在路边,看见榆钱飘飘,我悄悄捋一些吃。

⑬那里正好有个转弯,还陡陡的。陡陡的,有我怀乡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小题。

读书的门道

张凡

①“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但读书也有门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宝山而空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挤”和“钻”,就是谈书的重要方法。

②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到一社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令社区干部顾荣根深感钦佩。“习书记工作那么忙,还能有时间学习?”当得知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调研途中,无论是夜宿农家还是出访期间,一有空就会捧起书本、翻阅材料,顾荣根大受触动。他拿出之前争当技术骨干的那股子钻劲学理论,两个多月后习近平同志再次来社区召开座谈会时,顾荣根第一个发言谈体会。

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感叹“没有时间读书”,一些人习惯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对大部头、经典著作等望而却步。毛泽东同志曾生动比喻: “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读书要利用好点滴时间,付出辛劳,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要坚持不懈、悉心钻研,读懂弄通吃透,才能让书本知识真正为我所有。

④善读书,要把握“薄”与“厚”的关系。1985气冬天,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结识了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张宏樑。一见面,便同他讨论起《资本论》课程的相关内容,分享自己的研读体会: “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⑤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行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把书“读薄”,就是要不断过滤、不断凝练,领悟要义精华,实现去粗取精。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才能蓬勃生长、枝繁叶茂。

⑥善读书,还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冯其庸先生在读《史记》时,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存疑,于是他几次去安徽定远、乌江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读《三藏法师传》时,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他76岁再登高原,成功找到玄奘取经东归的入境处。

⑦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是证之于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干货”,实现去伪存真;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创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

⑧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每一天都是读书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不畏难、不怕苦,日积月累地坚持,必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选自《人民日报》)

写作 (50 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