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库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氯化钠溶液
C、 二氧化碳
D、 石灰石
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H2CO3
B、 O3
C、 C2H5OH
D、 SiO2
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钠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与水反应
B、 有延展性
C、 硬度较小
D、 密度较小
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
A、 氯化钠
B、 浓盐酸
C、 石灰石
D、 木炭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三氧化硫  SO3
B、 氯化铁  FeCl3
C、 硫酸钠  Na2SO4
D、 氧化铝  AlO2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药品   
B、 倾倒液体   
C、 蒸发食盐水
D、 加热液体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各取40 g于100 g水中,只有丙得到饱和溶液
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 将甲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t1℃时,加入丙物质可以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已知:CO + CuO Cu + CO2。若8 g CuO被CO完全反应,有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6.4表示生成Cu的质量
B、 (8-6.4)表示消耗CO的质量
C、 生成CO2的质量为4.4 g
D、 T2时CuO反应完

填空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国内轿车工业的迅急发展,人们每天坐在汽车里的时间越来越长,而车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也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图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测试结果(选取使用年限不同的50款市场上常见的车型进行检测)。

这份空气质量报告,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车内空气污染到底来源于哪里?下表列举了车内空气污染的源头及主要污染物。

主要源头

主要污染物

源头一:车内配件、材料和装饰物

车内本身的各种配件和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买车后进行装饰,装饰物释放的有害气体。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包括:甲醛(CH2O)、苯(C6H6)等

源头二:空调系统、死角腐物

空调系统内潮湿阴暗的角落,成为霉菌大量繁殖的温床;车厢角落遗落的食品容易腐烂发霉。

胺、烟碱、霉菌及繁殖产生的霉味气体等

源头三:发动机长时间运转

汽车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产生的热量会增加车内污染物的挥发,发动机运转中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CO、汽油挥发成分、胺、烟碱等

如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呢?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做法。

① 开窗通风: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② 臭氧消毒:通过臭氧的氧化性可以去除一部分有害气体。

③ 安装车载空气净化器: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空气通过HEPA过滤材料,清理空气中的尘埃及细小颗粒物,再通过活性炭的协同作用,吸附异味;甲醛在蜂窝状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和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也会不断地优化和使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探究题

某小组同学用不同长度的光亮镁条分别与4 mL 5%的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镁条长度

1 cm

2 cm

3 cm

4 cm

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镁条溶解

无沉淀

少量灰白色沉淀

较多量灰白色沉淀

大量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出现了灰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Mg(OH)2]难溶于水,Mg(OH)2 MgO + H2O

【猜想与假设】

Ⅰ. 灰白色沉淀可能是析出的氯化镁。

Ⅱ. 灰白色沉淀可能是生成的氢氧化镁。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一定量上述实验中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 5mL 蒸馏水,振荡、静置

② 取等量氯化镁固体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加5mL蒸馏水,振荡

① 中固体量未减少

② 中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取上述实验中灰白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室温晾干,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试管口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

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① 在1支试管放入一小段光亮的镁条,加入 5mL 蒸馏水

② 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镁饱和溶液

① 中无明显现象

② 中镁条表面立即持续产生细小气泡并不断溶解,一段时间后镁条全部溶解,有大量灰白色沉淀

实验4: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在小烧杯中放入约 50 mL 质量分数为0.5% 稀盐酸,然后加入10 cm 光亮的镁条,现象及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48

77

85

87

95

100

溶液pH

2

3

5.2

7.2

8.6

9.1

10.6

实验现象

大量气泡

镁条表面变暗,气泡减小

镁条表面变灰,有沉淀生成,并逐渐增多

【解释与结论】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