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民族复兴即复兴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史既是一部饱受列强侵略的抗争史,又是一部民族意识的觉醒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意识萌发】

材料一:某学者曾论述∶鸦片战争逐渐打破了中国人固守传统"夷夏之辩"和 "天朝上国"的观念,开始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

【民族意识觉醒】

材料二: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说∶"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 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摘编自吴玉章∶《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

【民族意识升华】

材料三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 1卷

【民族意识高涨】

材料四:晏阳初所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才激发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大公报》,1937 年 10 月 11 日

【民族精神形成】

材料五: 郭沫若认为∶"'复兴民族'就是复兴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一、富于创造力;二、富于同化力;三、富于反侵略性。……现在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时候,我们的民族精神渐渐地苏活起来了。我们应该尽量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同化力和反侵略性。"

——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 4 卷,浙江人民出版社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