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

日期: 2025-04-17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集团内讧
B、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C、 宦官外戚专权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汉、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下列画像的执政思想属于帝王本人提出来的是(  )

A、 以法治国  秦始皇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C、 独尊儒术汉武帝      
D、 兼爱非攻武则天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 善于用人
B、 虚心纳谏
C、 科举取士
D、 勤政爱民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 《唐本草》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金刚经》
出现以下现象的原因是(    )

唐朝江南户数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武则天篡权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
A、 冲击了唐朝统治
B、 推翻了唐朝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学习隋唐史后,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民族政权并立
B、 分裂走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中外交往与冲突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D、 使用亲信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

A、 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 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 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 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老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 削弱了北宋的实力
B、 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 是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   )

A、 《农桑辑要》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排序中,正确的一组为(    )
A、 隋——西晋——秦——元
B、 西晋——隋——元——秦
C、 秦——隋——西晋——元
D、 秦——西晋——隋——元

综合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图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从宋代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因而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材料四:“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29-1453年,明朝政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五: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六: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