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15583165
日期: 2024-11-23
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灾难既是对人身体素质的考验,又是对人心理素质的挑战。

大祸临头,世人表现各不相同: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者有之;求神拜佛,听天由命者有之;有的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有的紧张焦虑,防卫过当。前两种人是由于无知和愚昧,不做积极应对,导致贻误战机,坐以待毙。后两种人夸大灾难的严重性,或因过度惊恐而失去理智,抑郁、悲观甚至绝望自杀,或惶惶然不可终日,采取过头或无效的防卫措施,造成比灾难本身更大的损失。

为什么面对同样压力事件,人们的应激反应会不同呢? 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灾难发生后人们的不同认识和心态。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在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便会处于不协调的紧张状态,这是令人不快的,所以会努力减少它以达到认知协调。1979年三哩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附近的居民更相信政府核管理委员会(NRC)关于事故并不严重的宣传,而远处的居民却更为恐慌并大骂NRC是骗子,因为附近的居民需要通过否认或者忽视事故的严重性来为继续住在危险区辩解,以减少不协调。与此类似,在“非典”流行期间一些不得不外出的人,也往往用否定“非典”的严重性来为自己壮胆,取得心理平衡。每当社会动乱或者灾难降临的时候都会谣言四起,这除了因为过度恐惧导致意识狭窄,辨别力下降,容易接受暗示外,也和人们为了替自己缺乏理智的恐慌行为寻求解释有关,此时的人已由理性动物变成了理由化动物。要转变这种扭曲的认知,必须由信誉高的权威机构不断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

灾难面前,既需要每个人调整心态,战胜恐惧,积极应对,更需要全社会紧急动员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人遇险,众人相助。心理学上,把人们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提高适应能力的各种影响称作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帮助、信息提供、情感关爱等。这种支持可以来自家庭、亲友、同事、组织、媒体和政府,也可以来自慈善团体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认知评价一样都是压力事件影响个体情结过程的中介变量。有效的社会支持既能保护当事人的身体健康,也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灾难更看重的是物质或医疗援助,心理援助只是在新世纪以来才开始有所尝试。内地第一次主动的心理援助活动是应对2002年大连的“5•7”空难,北京派出了三位专家对遇难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受到各方面的欢迎。

灾难是从反面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没有哪一次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过后,必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郑日昌《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

材料二:

今年的抗疫心理援助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的心理援助有一个突出的不同之处,即心理咨询活动借助了互联网和手机通讯平台,实施的是一种远程的心理安抚和支持。因此,易沟通、易操作、易自助的,简洁而迅速的短程咨询方法在抗疫心理援助中大行其道,而2008年震后心理援助中多采用面对面、长时程、多疗程的传统咨询方法。

如此看来,我国咨询与治疗等应用心理学在处置灾难心理应激问题时,采用的心理干预手段多元且分化。或许大多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援助工作者在使用某种特殊技能和手段进行心理干预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方法背后存在的文化及理论之差异,也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同文化预设与接受心理干预者自身知识背景之差异。

例如,中国民众大多数生长于中医养生文化依然顽强伫立的环境之中,不少人笃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他们相信“怒 、喜、思、悲、恐五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不倾向将身体和心灵清晰地区分出来,而是笼统地将身心捆绑在一起,只关注身心的整体后果。中医药的作用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之所以能够突显出来,就在于它既能用药影响受助者的身体机能,又能调和受助者的心志,符合了中国文化对心身健康的根本理念。

因此,中国应用心理学要勇于尝试将各种心理干预手段进行整合,创造出适合中国人身心特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湖北和武汉等疫情严重地方的群众自我隔离了这么长时间,有些情绪宣泄,要理解、宽容、包容,继续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这是对中国应用心理学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此次新冠肺炎抗疫阻击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思机会,让我们尝试走出一个应用心理学干预手段由化而合的创新之路,即从遵从西方心理学的一统天下,转向去拥抱各种不同文化得以安身立命的心理学思想,再进一步整合所有特殊的理论和有效方法,去发展一种中国式的心理干预方法学。

(摘编自张建新《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石碛白鹇图

余同友

石碛村位于皖南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东南部,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9年3月12日,吴叶生到石碛村挂职第一书记。

来石碛村之前,吴叶生查阅资料,得知这个村庄又名“石迹”,地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植被良好。上任第二天傍晚,他沿着村里的山路散步,满眼绿色,溪水潺潺,蜂鸣如雨,空气如洗,才知道资料所言不虚。爱好绘画和摄影的他不由得拿出手机,对着古树、小桥、老屋拍了又拍。

忽然,他看见眼前的竹林地里飞掠过几只硕大的白鸟。它们羽毛修长,飞翔的姿势轻盈若雪。这可是吴叶生从来没有见过的鸟。愣了—会儿之后,他才想起要拍,结果只抓拍了几张不太清晰的背影。

吴叶生以为自己有了重大发现,兴奋地问村民,这是什么鸟?没想到当地的村民淡淡地说,这个哦,是白山鸡,我们这里多的是。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到门前的晒场上刷牙时,又看到一群那种白鸟。这回吴叶生看清楚了,这可真是美丽的鸟啊,尾羽伸开像白丝带,头顶一撮蓝黑羽冠,翩翩若仙。吴叶生脸也顾不得洗,拿起相机拉开长焦,冲着对面山林一顿猛拍。当天,他就把这组鸟儿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快便有鸟类专家告诉他,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白鹇。

这在石碛村常见的鸟竟然是“国宝”!这让吴叶生非常兴奋。

那一夜,他通宵未眠,翻阅着有关白鹇的各种记载,很快又有了新发现:大诗人李白曾游览到黄山脚下,遇到了隐士胡公,得赠两只白鹇,有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存世为凭——黄山不就与祁门相邻吗?这鸟儿不仅珍贵,还有“文化底蕴”呢!

从那天起,吴叶生工作之余,走在山村,总是举着相机,到处拍白鹇,逢人说白鹇。在他工作和居住的村部旧楼围墙上,他也发挥他画家的特长,画满了白鹇,其中有一幅大画,画的就是李白求白鹇图。

村民们私下说,这是个什么书记,一天到晚就知道拍鸟!话传到吴叶生耳朵里,他笑笑说,说得对,这鸟儿能成大事哩!说得大伙儿一头雾水,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那些日子,他把石碛的山山岭岭都跑遍了,发现有白鹇活动的地方,他都在本子上做了记录。

他自己掏钱买回几袋玉米、稻谷。他从李白的诗中推断,白鹇是可以人工投喂的,于是每天早上去白鹇聚集的地方投食。果不其然,定时定点投了一个多月,开始有白鹇来“按时开饭”。

转眼又到了春天,他和村干部们商量,请护林员吴树庆每天傍晚进行投食,让老吴把每天的投食情况告诉自己。

到了5月,两个固定投喂点非常成功,基本每天白鹇凡吹哨必至。这样若是有外地客人来,基本能够保证见到白鹇“仙踪”了。吴叶生立即实施他的计划:创建“白鹇之乡”和“白鹇摄影基地”。

随后,一则“摄影大赛征稿启事”在各个社交媒体发出,文字是吴叶生亲自拟定的。

启事一出,立竿见影,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石碛的白鹇以各种不同的姿势飞入摄影家的镜头中,占据媒体的醒目位置。石碛村成为安徽乃至华东地区的拍鸟网红村。

小村有了名气,参观游览的人多了。吴叶生带着村干部们谋划,怎么样利用这人气,把山里的农产品推出去,把生态旅游搞起来,让村民都富起来。他总结了一下石碛村的特点,先是开发“石碛四宝”:一是高山红茶,老槠叶种、小产地、南海拔、无污染;二是石碛村生姜,享誉百年,个小味浓,年产量最大有10吨左右;三是石碛米松,由玉米粉打成浆后,放水面上蒸成半透明的薄饼,切块、晒干后油炸而食,入口即化,香酥可口;四是石碛村柿子,为原始树种,家家户户种植,加工而成的柿子饼甜而不腻。他尝试着把四种名品进行组合包装,推向市场,一时竟供不应求。

吴叶生的挂职工作到2020年底就结束了。这个一度被村民们称为“只知道拍鸟”的书记,靠着村民们口中的“白山鸡”大大改变了石碛的面貌。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可是他们也担心,对他说:“吴书记,你马上要结束挂职了,你走了,白鹇怕是也跟着你回市里去了。”

吴叶生知道村民们的意思,为了让后来人更快地了解情况,吴叶生每天挤时间,把他对未来的规划都写了出来。

在这个规划里,吴叶生画了一张石碛村的地形图,在图上标注了白鹇的聚集点,还有一些特色地点,如后山的“金凤谷”,这里有至今保护完好的古道,古道边山溪清澈、叮咚作响,白鹇瀑、栖鹇石隐藏其中,还有500年以上的桂花树,明代的小西峰古寺遗址等等。

吴叶生笔不停,眼下能想得到的,他都记录了下来。入夜,吴叶生写规划写累了,走出屋子。山村寂静,看着村里人家远远近近的灯光,他想,要做的事还很多哩。这时,对面山上又传来了白鹇“咕——哦——”的鸣叫。吴叶生忽然觉得手痒,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作画了,今晚,他想连夜画一幅“石碛白鹇图”。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为职业,庠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何自而立哉?

文王既没,孔子有德无位,既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定礼乐,明宪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穷。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至宋中叶,周敦颐乃得圣贤不传之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仁宗明道初年,程颢与弟颐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傅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

程颢教人从致知至于知止,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程颐以为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其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

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

(节选自《宋史•道学一》)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