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荀子
A.韩非——主张兼爱、非攻 B.孔子——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国”
C.老子——强调“以法治国” D.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
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 8 课:百家争鸣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并展开论战,它们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材料一图1、 图2选自《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图中人物正在就治国理政展开辩论。
材料二西周时期,学校都由国家兴办,教育由官府垄断。教师由官员兼任,世代世袭。规定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春秋时期,一些声望高隆的学术大师创办私学,他们多是独立的自由职业者。各国对私学的教学内容不加干预,教师根据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安排课程,如儒者宣扬仁义之学,法家传播刑名之术等。教育对象也有所变化,如孔子的弟子南宫敬叔等是贵族子弟,子贡出生在富商家庭,颜回却非常贫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