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30
中考模拟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和谐·交融·国家治理

材料一:先秦时期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和谐思想。

①________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②________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仁者,爱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③孟子认为君王若让百姓不违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水产品也会吃不完;按一定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满足了百姓生养死葬的要求,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河西走廊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使者、商人、商业驼队绵延不绝。人们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魏晋时期,统治者在继承两汉移民屯田之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兴修水利。当时,中原社会动荡不安,而河西地区则远离战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吸引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西迁。河西走廊出土的魏晋墓中的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见下图)。

 

 

图1 牵驼图

图2 犁地图

图3 牧畜图

——摘编自方亚楠、龚家楠《从河西魏晋墓葬壁画看文化的共生与融合》

材料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我国考古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包括探寻中华民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考证“武王伐封”这一历史事件的年代,我们收集了以下史料:

①利簋——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

②《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晚年整理而成,是儒家五经之一。

③《史记》——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图片及材料的相关说明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一百多年来,“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观点已在科学界逐渐得到了认同。……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相关考古研究,为合理解释人类的进化演变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1929年,中国青年考古学家装文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36年,考古学家贾兰坡和队友们发现了4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人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断。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1927—1937年发掘出土的全部中国猿人化石在战争中丢失。

1949年以后,中国的考古学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对周口店遗址全面挖掘。

1966年,在周口店再次出土一件“北京人”头盖骨。

21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的发掘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整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三: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材料四: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个个考古发现,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摘编自2021年4月2日人民日报《讲好文物故事,让考古更好走近大众》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