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2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30
中考模拟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恰当地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历史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这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新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秤砣)上的铭文拓片和《琅邪刻石•始皇诵诗》(节选)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

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

皇帝,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

明壹之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器械一

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

土……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琅邪刻石•始皇诵诗》

材料二:宋代重视文治,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宋代士人团体承担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他们建院讲学,将传授儒家经典,助力生徒科举应试作为自身教学活动目标。茂询、茂先、梦升、子元等十位登甲科,均出自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

——摘编自杨乙丹《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贾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摘编自《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诞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积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一步步走向实现中国梦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是延安的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拨的政治本色。

——《延安精神是值得永远弘扬的革命精神》

材料二: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时间

1950年

1952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其中:苏联

12.86

40.44

47.82

48.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其中:西方国家

14.87

1.59

7.08

5.01

7.42

6.69

11.37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邓小平鲜明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