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短视频已然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传播形态,如何借助短视频把新时代的故事讲得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是同学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大家浏览到了以下这些内容:
【材料一】
①如今,短视频以其个性化、碎片化、高黏度的特点,成为网民广泛应用的视频媒体之一。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大家记录生活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与此同时,短视频也造成了不少网友的过度沉迷。浏览短视频的沉迷者,包含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他们在低头中感到“时间知觉麻木”,在虚拟世界里“沉醉不知归路”。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②据统计,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5.01亿人;2019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8.2亿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人。无处不在的传播场景、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超乎想象的惊人流量,彰显着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但也应看到,短视频在“急速生长”的背后,难免存在种种乱象,视频拍摄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短视频侵权成为知识产权问题的新表现;“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制造“拼接真实”;把公共场所当成取景地,公众成了“群众演员”,影响到公共秩序;未经过滤的劣质内容引发社会担忧……今天,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传播业态加速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更新,如果疏于治理,短视频平台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
③可喜的是,近年来有一批优秀短视频创作者正在用不同方式讲述着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尽管审美风格不同,讲述方式各异,有的精致、有的粗放,有的安静、有的热闹,但都鲜活蓬勃。与社交媒体时代“负面内容更吸睛”不同,短视频时代更看重“记录美好生活”——点赞风雨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记录消防员逆行的“最美背影”,歌唱普通人的亲情与爱情……时代需要更多把中国故事讲得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拍客”,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向世界展现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
(取材于牛梦笛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①内容始终是第一要义,短视频创作也必然遵循这一普遍艺术规律。优质短视频,既需要素材生动有内涵,也需要精心构思剪辑把好故事讲好,向受众传递信息、情感、思想。短视频内容要产生广泛持久影响力,创作不仅要有意思,还要有意味,更要有意义。
②有意思,是吸引观众的“敲门砖”。在“手指做出选择”的今天,引发点击才能把内容呈现给受众。但只追求有意思,不想花工夫打磨作品,是当前一些短视频创作症结所在。不少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只追求“眼球经济”:求奇求险、低俗、花哨、空洞,秀段子的人多,讲好故事的人少,受众或是惊叫觉奇,或是哄笑一番,却意味索然,只是一“刷”而过。
③把有意思的内容展现出意味,关键要有想法有手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视频虽然时长较短,但技术层面功夫不能丢。发挥短视频的视听艺术优势,不仅需要剪辑等技术,更需要叙事的技巧。通过知识的可视化表达和故事场景快速切换,传递具有新鲜感的科学常识,从发现问题到逐步探索,让人体味生活的意趣。
④通过有意思、有意味的内容带给人意义,是短视频讲好故事的更高标准。意思和意味吸引受众,意义引人进一步思考,让人内心有所触动甚至有所升华。在生活中发现世界、寻找感动、获得启迪,才能赋予短视频深刻内涵。通过再现传统乡村生活面貌,展现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正是李子柒在海内外受到欢迎的原因所在。
⑤当然,短视频并不等于生活本身,而是一种文艺创作,无论是个人创作还是团队生产,或多或少存在艺术瑕疵。但让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内容通过传播产生价值,增进文化自信,确实是短视频发展的一种好方式、好路径。
(张明瑟,《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短视频用“新”唱响两会“好声音”
2022 年全国两会期间,短视频对准青少年目标人群、聚焦两会看点、从第一人称视角、创新报道思路、采用创新手法,用“微”形态引爆大舆论,以小体量占领主阵地,用新视角、新语态、新方式放大两会宣传声量、唱响两会“好声音”。
(选自《广电时评》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