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语言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变化,从词汇到语法、语言使用,外来词大量增加。其中,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与现代科学进入普通教育,是本时期外来词引进与推广的两个非政治性决定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开始清醒起来,真正感到有必要向日本学习,通过对邻邦的学习并引进西方科技。20世纪初,日语的许多译名已经成批地进入现代汉语。在第一次留日高潮中有许多是专学医科的,如鲁迅和郭沫若,都是留日医科出身。当时从日语引进的同医学有关的词语实际上要大大超出现在基本外来词词典所收的范围。因此,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汉语中逐渐充斥着来自日语的汉字词,以及从日语回流来的汉语词。以此来看,应该说,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日语汉字词是立有大功的。
——摘编自《汉语外来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逐渐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引起的,于是外贸被夸大地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绅商阶层。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执掌上海总商会领导权力的绅商头面人物和绅商领导体制下的上海商会,……为消除有碍于商务发展的官商隔阂,沟通官、商联系,曾经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从解决历史进程中的突出社会矛盾来说,这也是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徐鼎新著《上海总商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