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汉唐社会是" 头枕三河(指司马迁所说的河内 、河东 、河南) ,面向西北草原 " ,运行在大陆帝国的封闭轨道上 。 汉唐时期沟通欧亚大路的 " 丝绸之路"尽管驼铃悠扬 ,商旅不绝 ,但这并不能改变当 时中国的封闭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 。 这种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的 、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的长途贩运型商业与宋以后兴起的主要为黎民百姓服务的 、以日常生活用品(如粮食、布匹 、陶瓷 、茶叶等)和生产资料(如农具 、煤炭、木材 、土地等)为主的规模型商业不可同日而语 。 晚唐以后 ,经济重心由于向东南方向移动而更加靠近拥有优良海港的沿海地区 ,为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过渡提供了某种历 史机遇,加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 ,我国社会开始脱离 了原先内陆帝国的运行轨道,出现" 头枕东南 ,面向海洋" 。
改编自张全明 、李文涛《宋史十二讲》
材料二:明中期时 , 郑和下西洋之事因前人转述或记载失真 、变形 , 在世人认知中 已与史实大相径庭 。例如陆容《菽园杂记》对郑和下西洋航行次数、航行年代 、随行人员等的描述都与史实有出入 。世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也多有异议,此时黄省曾广泛涉猎古今文献 , 尤其是随郑和下西洋人员马欢编写的《瀛涯胜览》等 , 如实记载了 郑和下西洋时南海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如《三佛齐国》生擒陈祖义 、满刺加建碑封城 、《苏门答刺 国》生擒苏干刺等事 。 这不像同 时代其他人因郑和是刑余之人而贬低他,反而称赞郑和是不辱君命、智勇双全的航海英雄 。 在"论曰 "还肯定了 明朝 " 王者无外 , 怀远以德" 、公正平等 " 一 视同仁 " 以及宽猛相济、恩威并用的对外策略,成为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重要印证与补充 , 还原了郑和下西洋的原本面貌 。
改编自 陈丹丹《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