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重庆市垫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

作者UID:11479800
日期: 2024-11-21
期末考试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2024年3月18日,重庆在各大媒体广泛征集“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请阅读华龙网《“重庆城市精神”何以凝练不凡气质?》一文片段,完成小题。

独特的景观,能让人记住一座城市;而爱上一座城市,则需要更深层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镌刻在城市DNA中的城市精神。在一代代山城儿女的接续奋斗中,重庆的城市精神悄然生长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要从成长经历开始;而理解一座城市的精神脉络,同样要从城市的“成长经历”入手。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从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到可歌可qì的抗战文化、马革裹尸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一寸寸一步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塑造着重庆的品格。重庆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基础上,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红岩精神。因此,淬炼“重庆城市精神”,要把握红岩精神的核心,在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中萃取、提炼出具有广泛认可度和显著辨识度的文化标记。

在烟火弥漫的日常处感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广泛而细微的市民日常,就是城市精神最直观的纹理。生动形象的方言,遍布大街小巷的各色美食,爽快热情的人际交往,坚韧顽强的奋斗身影,崇尚平等的家庭氛围……对于重庆来说,都是极具标志性的特征。看似不经意的烟火日常,蕴含着重庆人最深刻而普遍的智慧,最能击中巴渝儿女内心的共鸣。因此,淬炼“重庆城市精神”,要从烟火氤氲的当下去感知城市真实的温度。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高歌

采樵作[唐]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薜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①我向往着浸淫在自然怀抱里的人,尤其当高歌的樵夫背负薪柴打我眼前走过,我愈加欣羡他们单纯的快乐!

②亘古以来,似乎都是这样。有一群人拘泥在现实细节里气喘如牛,以明枪暗箭展开游戏,争夺较多的肉食,以及安稳的座椅。他们的喜怒都在这里,一生过得繁复且忙碌,最后携着华服及丰富的牲食向人世告别。

③能够终此一世经营现实的人,也值得感佩。他们使尽气力获得自己的酬劳之时,也帮助他人取得财富,虽然当他们这么做时,也许内心里并不曾发觉。

④另外一种人,似乎生来是为了观赏世界的。他们选择人少的行业,辛勤地为这一份工作付出别人认为不等值的力气,他们的收获少得可悯。也因此,他们保有更宽广的胸怀悠游在人世上、山林间,用一种单纯的语音与人交谈、问候,至于人的争伐、掠夺,他们不是看不懂,通常只是一笑置之,挥手,像挥掉天空里的一片乌云。

⑤他们的心像晴朗的天空,风雨如晦、浮云蔽日都是短暂的。

⑥我不免深思,什么样的恩赐能使人清静如此?什么样的磨石才能把尘埃、私欲磨得干净?如果经营世事的人值得感佩,对澄静的人,我愿意从内心里景仰。

⑦前一种人,我感佩他们尽力经营,使多数的人能安稳地守着家园。与妻小分食一日所获;对于后一种人,我景仰他们把生命拭得如此干净,让人在衣食碌碌之际,仍听得到天籁。

⑧深山里伐木的人,一定猜想不到我正在分享他们的快乐,单纯的快乐。

⑨他们日复一日,大清早赶到山里,替高山掀去雾幔,第一声斤斧的砍伐惊醒大树时,在我眼前的天空忽然飞出一群山鸟,盘旋、鸣叫,又窜入更深的密林。

⑩天空恢复安静,只听得到云移的脚步声,偶尔有一两句欢愉的高音从山腹传来,带着山与山互押的韵脚。我单纯地听着这些,心生感动,当物欲远离人的耳目时,人可以与高山、天空、古树进行愉快的交谈。山谷不善于对答,但从谷中回应来的人声,清爽得像一阵小雨。

⑪深山里工作的人,无法使用琐碎的语言,当他们想要叫唤不知去路的同伴时,只用简单的音节朝着四周发声:“喝——嘿——”大小山峦一起和声,“嘿——” 声音穿过山涧,涧水把声音交给大树,树叶张耳聆听,派露珠打醒树下贪歌的樵夫。樵夫也用同样的音节回答,树把声音交给水瀑,水把声音丢给山峦,山把声音交给找人的樵夫。

⑫“在哪儿啊? 你……”

⑬“在这儿啊? 我……”

⑭此时,不免觉得山峦们过于多嘴了,多重回音使两处的人耳朵都沸腾了。

⑮“在这……”唤人的樵夫们合力摇晃大树,鸟飞的地方。树被撼动的地方,就是人在的地方。

⑯“看到了……”那脱队的人只需朝着众声高歌的地方前进,终会找到熟悉的面孔。

⑰山内的险狭,是山鬼故意安排的陷阱,考核入山的人是否虚心。对以山为依靠的樵夫而言,长藤不就是指路的童子?瀑布不正是奉茶的仙女吗?

⑱当日暮西斜,一队歌声像流水一般从山里流出,掀开雾幔的人,替众山挂上黑纱帐,掌着月牙灯,回到人的村落。

⑲樵夫的腰际从来没有过多的粮食,但高歌的人,一身瘦骨比山更青翠,比水更清澈。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4年03期,作者简嫃,有删改)

[注]①槎:竹木筏。②薜衣:指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裳。后借以称隐士的服装。③负:背,扛。这里意为拄、持。④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阅读提示]七下第三单元的导语,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把握文章重点。这篇文章,我们便从标题“高歌”入手,从五个路径解读文章内容。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春天的到来,公园的长椅上“长”出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将公园作为临时的“快充站”。这种全新的放松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被称为“公园20分钟效应”。不少人分享了自己享受“20分钟”的表现:有人选择在公园发呆放空,听听虫鸟和鸣,看看花草树木;有人选择在公园小憩一会儿,他们把公园看作是一张免费的大床,只需带上野餐垫或铺件外套、放个背包,就可以席地而睡;还有人总结了“不结伴、不言语、不间断”三个原则,强调一个人独处才是重点。

②“公园20分钟效应"最早起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只需抽出短暂的时间来到户外,无需任何运动,就可以感受到放松。

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公园20分钟效应”。对于易过敏体质的人群,花粉过敏、空气污染、蚊虫叮咬等问题可能使他们在享受“20分钟效应”时也受到伤害。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选择远距离欣赏和观看公园,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引发不适的自然环境。

(改编自公众号“浙江宣传”2024.4.16)

[材料二]

①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小而美的绿色空间逐渐增多,像小微公园、“口袋公园"等,都成为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活的过渡带。开门见景、下楼入园,让年轻人多了治愈的场所。近年来,中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长足发展且成效卓著,多数城市采取的“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的发展方式使得城市公园绿地供给总规模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一些原本收费的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还因地制宜增设了锻炼、休闲设施。相比出门旅游、住民宿、健身等疗愈方式,清净整洁的公园对人们来讲无疑更经济实惠。

②这看似简单的公园短暂停留,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魔力,能让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得以快速“充电”?

③当我们身处城市环境时,身边的人、事、物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信息噪音”,消耗我们的主动性注意力。而公园中有着潺潺流淌的水声、此起彼伏的蛙鸣等自然音,它们只消耗人的非主动性注意力而让主动性注意力得到恢复。聆听自然音后,高速运转的大脑得以小憩,注意力资源也终于得以重新分配。

④接触自然环境还能让人在心率、肌肉紧张程度、血压等生理层面均达到一个更放松的状态。同时,在心理层面,有研究显示,78.3%的参与者在游园后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显示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并伴随积极情绪的增加和唤醒水平的降低,这进一步解释了公因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

(改编自杂志《环境与行为》)

[材料三]

如何让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也具备“公园20分钟效应”呢?我们可以参考生态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生态心理学认为,通过自然疗愈的方法,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为了更好的使用自然处方来达到身心疗愈,相关研究者提出让自然景观具有疔愈功能的三种方法:首先,自然景观要与日常工作区域有一定的距离感,使个体远离压力源、实现“短逃离”的目的。其次,自然环境要注重植物的排列组合,关注不同植物之间的生态联系,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外观特性,进而实现四季皆景的艺术配置效果。最后,自然环境要让个体体验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例如体验植物栽培和动手劳作、在树林里散步等都能改善个体负面情绪。

(改编自陈依苓的《自然疗愈处方》

作文(55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