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1-20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是语言形式美的集中表现。在律诗和词曲中,对仗就是整齐的美,平仄就是抑扬的美,韵脚就是回环的美。这样来说,古体诗和现代的新诗都不美了吗?那又不能这样说。诗之所以美,主要决定于意境的美,即内容的美。而且题材对诗的形式也有影响:某种题材需要在形式上多加雕琢和装饰,另一种题材则需要在形式上比较自由。大致来说,抒情诗属于前者,史诗属于后者。讲究语言形式美,会不会妨碍诗的意境呢?这要看作者对语言形式美的态度如何和语言修养水平如何而定。我们首先要把技巧(艺术手段)和格律区别开来。技巧只是争取的,不是必须做到的。因此,在技巧方面完全不会产生妨碍诗的意境的问题。至于格律则是规定要遵守的,这才产生妨碍诗的意境的问题。诗的语言形式美始终应该服从于诗的意境。世界上的确有一些诗具备了很好的内容,然而形式上尚有缺欠的;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有一种诗虽然内容不好,然而具备了很美的形式。在意境和格律发生矛盾的时候,诗人应该突破格律来成全意境;至于意境和技巧发生矛盾的时候,就更应该让前者自由翱翔,绝不受后者的拖累。按照这个原则办事,是不是诗人必须经常突破格律和摆脱技巧呢?不是的。凡是成就比较大的诗人都能从一致性中创造多样性,从纪律中取得自由。他们自己往往是语言巨匠,有极其丰富的词汇供他们驱使,有极其多样的语法手段供他们运用。当意境和格律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不是牺牲意境来迁就格律,也不是牺牲格律来迁就意境,而是用等价的另一句话来做到一举两得;或者虽非等价,但是它和主题不相矛盾,在意境上也能算是异曲同工。

诗人们这样做法,常常有一种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创造了诗的语言。所谓诗的语言,可以从两方面看:从内容上看,有些散文的语句充满了诗意,可以说是诗的语言;从形式上看,有些诗句就只能是诗句,如果放到散文中去,不但不调和,而且不成为句子。这里讲的诗的语言,是指后者说的。叶圣陶先生给我的另一封信里说:“诗之句型,大别为二。一为平常的句型,与散文及口头语言大致不异。一为特殊句型,散文决不能如是写,口头亦绝无此说法,可谓纯出于人工。我以为凡特殊句型,必对仗而后成立,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也。若云‘名岂文章著,老衰官合休’,则上一语为不易理解,作者决不肯如是写……律诗中间两联,属于平常句型者固不少。而欲以诗意构成纯出人工之语言,自非使之对仗,纳入中间两联不可。此所以特殊句型将为对句也。易言之,因有对仗之法,乃令作者各逞其能,创为各种特殊句型,句型虽特殊,而作者克达其意,读者能会其旨。推而言之,骈文之所以能成立,亦复如是。至于词,则以其有固定格律,亦容许创为特殊句型……我久怀此意,未尝语人,今兄台从畅论诗词格律,用敢书告,请观有道者处否。”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叶先生所谓特殊句型也就是我所谓诗的语言的一种。本来,古人在散文中就用对偶的手段来使语言既精炼而又免于费解,有的骈体文很有诗意,作者在文中利用对仗来制造诗的语言。在律诗中,像叶先生所举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例子还有许多。诗词有了固定的格律,可以容许特殊句型,试以毛主席的诗词为例“一唱雄鸡天下白”,“六亿神州尽舜尧”等句,就都是诗的语言。

不善于押韵的人,往往为韵所困,有时不免凑韵(趁韵)。善于押韵的人正相反,他能出奇制胜,不但用韵用得很自然,而且因利乘便,就借这个韵脚来显示立意的清新。韵脚不是一种障碍,而是一种帮助。对于语言修养很高的诗人来说,这种说法是完全合理的。散文的词句最忌生造。在诗中,生造词句当然也不好,但是诗人可以创造一些,要做到新而不生。诗句要求精炼,要求形象,词与词的搭配不一定要跟散文一样,例如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寸”和“相思”“一寸”和“灰”,在散文中都搭配不上,但是他在诗中用上了,读者只觉得这句话很精炼、很形象,而并不觉得有任何不自然的地方。

诗的语言是美的语言,诗人们不断地创造诗的语言,不断地丰富祖国语言的词汇。诗的语言虽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散文里,但是诗中的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往往为散文所吸收,所借鉴。因为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

(摘编自王力《语言的形式美》,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黛共读西厢(节选)

曹雪芹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只在外头鬼混,却又痴痴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 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因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付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怨,怨则叛,危则谋乱,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 以遏寇虐。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肃而成,不严而化,垂拱揖让,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

(节选自荀悦《论致政之术》)

【注】荀悦:东汉颍川颍阴人,政论家、史学家。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鲁迅曾经提出:“创作总根于爱”,孙犁将这个观念延续并发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艺术论:诗化的现实主义。在这种创作艺术论的影响下,孙犁拥有了一副不可多得的抒情笔墨,(乙)他的文学语言清新灵动,简短优美,流畅如云,成为他思想与艺术表现的最佳载体

纵观孙犁的创作,他笔下的生活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日常生活,二是这种生活里渗透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和革命的政治内容。对于前者,更多是表现在孙犁不同于那个时代的主流抗战文学的创作手法上,作者 ① , 以“牧歌”般的方式来处理本应残忍的战争题材,他从 ② 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题材来,给我们展现当时难得一见的“温馨”生活。说到“牧歌”一词,想必很多人会想到沈从文的《边城》,孙犁的小说题材与《边城》完全不同,(丙)但是却和《边城》拥有着同样的单纯朴素的语言,体现出不可多得的人性美,甚至,人性美是孙犁小说具有魅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后者,“渗透”一词显得尤为关键。孙犁坚持在创作中远离“政治”,他认为,(丁)自己不应该在作品中过多涉及到政策规定等具有直接导向性的东西,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作品完全没有政治。事实上,孙犁的文章中有着浓烈的人民性与斗争性,他总是在描摹日常生活中温柔地渗透着这些政治产物。孙犁文章对读者思想的影响,同样秉持着“渗透”这一原则,这一种 ③ 的效果,类似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虽不振聋发聩,但是足够沁人心脾,滋润长久。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