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0年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6-01
中考模拟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40分。)
“一带一路”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了互联互通走深走实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学研究者在评价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上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恰恰正是文化交往融汇的历史;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也正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同时,更是“一带一路”建设所遵循的文化共识与灵魂。

 ——杨林《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四  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

请回答: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图片上的历史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  罗斯福在新政时期实施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以缓解当时的失业贫困和生产萎缩的严重压力。1935年初,成立公共工程振兴局,主持建设公共工程,从1935年到1941年平均每月用工达211.2万人,耗资113亿650万美元,兴办了25万个工程项目。

——摘编自常运生、可风《略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共工程”》

请回答: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唐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败,失之于“制”,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被取消,社会主义已经完全蜕变;也失之在“治”,长期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使政府的威信消失殆尽。苏联社会主义失败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而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和苏联内部自我演变结合的合力。可以说,既失之在“制”,也失之在“治”。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5日文章(有删节)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五  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习近平

请回答: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