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山西省晋中介休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8051825
日期: 2024-06-02
期中考试
单选题
综合题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9月,世界上最后一只巴拿马树蛙离开了,这意味着一个物种在它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永久落幕。

近年来,全球两栖类动物数量快速下降,甚至灭绝。研究发现,两栖类的一种新发疾病——壶菌病,与此有直接关联。其中,蛙壶菌对蛙类危害最为严重。全球已检测的约1300种两栖类中有近700种感染蛙壶菌,感染比例已超过50%。

蛙壶菌一般在 4~25℃的温度下生长。它主要利用菌丝侵入并生活在两栖动物的角质层中。蛙壶菌的生命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游动孢子利用鞭毛从水中短距离游上蛙的表皮定居;之后形成的游动孢子囊会产生更多的游动孢子,反复侵染寄主的皮肤。感染了壶菌病的蛙,腹部皮肤变为红色,脚部及其他部分的浅表皮会发生脱落,皮肤出现增厚及细小的溃疡或出血,并出现后肢抽搐、浑身无力,继而死亡。

为什么蛙壶菌容易感染两栖动物?首先,由于两栖动物的卵没有卵壳,无法在空气中维持形态和防止水分蒸发,必须在水中产卵。其次变态期蛙类自身的免疫力会降低。而且随着全身皮肤角质化程度增加,会导致成体蛙大量感染壶菌。同时,蛙类的皮肤需要保持湿润——这一系列生活史特点正好被蛙壶菌所利用。

为什么蛙壶菌会在全球扩散呢?研究发现,蛙壶菌全球扩散的时间恰好是全球贸易高发时期。人的一些活动会带来两栖类的迁移以及蛙壶菌的传播,例如最近入侵马达加斯加的亚洲蟾蜍,就是隐藏在采矿设备中逃避了海关检查导致的。

研究发现,携带紫色色杆菌的两栖动物可以在感染壶菌后存活,可能是因为这类细菌会产生对抗真菌的化合物,阻碍蛙壶菌的生长。实际上,蛙壶菌在自然界仍有着克星:不少微小的生物可以吃掉蛙壶菌的孢子,例如细菌、草履虫等。当水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够高时,蛙壶菌对两栖类的伤害就会比较小。基于研究,人类积极寻求保护两栖动物的形式,如通过高温灭活环境中的蛙壶菌来杜绝传染;对于野外个体选择迁地保护等,已取得一定成效。

实验探究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