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作者UID:11003641
日期: 2024-06-14
期末考试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

——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 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 年之久,霍乱连续18 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 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

——(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