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12
二轮复习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衡量国民福祉的标准:保障国民的经济权利和经济安全。一战救济难题曾令美国蒙羞。“福利国家”的重负可能会压垮美国,这种恐惧感导致了1917年《战争风险法》的失败,财政支出被整整压缩了九成,从400亿直线下降到40亿。美国一战时470万军人的经济安全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正是大萧条后1933年华盛顿广场复转军人遭到武力镇压悲剧的缘由。二战难题再造美国复转军人福利体系。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必须保障复转军人的经济权利,尤其是在面临1575万军人退役大潮之际,1944年《复转军人调整法》就是危急时刻的共识立法。……作为新政时代的收官之作,1944年《复转军人调整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包容性、最全面的福利方案,这是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又一次深度渗透。政府为美国复转军人提供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就业、失业救济、住房、创业、置地等项目在内的全面支持,不仅成功帮助千万年轻复转军人实现了自力更生,还刺激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堪称美国社会立法、社会政策的里程碑。

——摘自格伦·阿特休勒、司徒·布鲁明《复转军人调整法:一项复转军人新政》

材料二: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摘自新华社2018年4月16日电《国务院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 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

 

1950年

l973年

农业

7.3

3.6

制造业

38.7

34.1

公用事业

8.6

7.6

服务业

45.4

54.7

总国民收入

100.0

100.0

资料来源: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转引自: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材料三 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4—1975年的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出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 05%。……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达到41.6%。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