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北省2020年高考历史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卷三

日期: 2025-03-29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国时期,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选拔“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由此可知该制度在当时(   )
A、 按门第选拔人才,得到士族的拥护
B、 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统治的基础
C、 重新评价人才,适应了乱世的环境
D、 使学而优则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明代中期以后,皇帝的命令需交由内阁转发,臣下的奏章需由内阁拟办,否则就是违制。没有上谕或奏章,内阁不能擅出敕旨。这说明内阁(   )
A、 具有制度化的政务参与权
B、 平衡了君臣间的权力分配
C、 在中枢系统中的地位上升
D、 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的机构
国人曾对巴黎和会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废除“二十一条”。但“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思想点燃了国人实现民族振兴的新希望
B、 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退让引起国人情绪的变化
C、 帝国主义压迫是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
D、 马列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下表反映了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的相关状况。

时间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该表呈现的变化(   )

A、 表明政府对经济控制力增强
B、 说明国统区已经实现工业化
C、 适应了应对民族危机的需要
D、 反映国民经济的比例已合理
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一做法(   )
A、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B、 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C、 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D、 缓解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 –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就价值而言,一直到1720年为止,丝与绸都是第一位。乾隆时丝出口量与日俱增。乾隆二十四年李侍尧在一个奏折中指出: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上海开埠之后,原来要绕道江西越过梅岭运到广东出口的江南生丝,可以就近从上海出口,1845年中国生丝出口量超过一万担。19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欧洲发生蚕瘟,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生丝减产,中国生丝出口增长更快了,1858年达到69 000担,1868—1871年平均每年出口53 631担。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上海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65家增至1929年的104家,无锡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19家增至46家。厂丝产量也逐渐增加,全国厂丝出口量从1922年的8.9万担增至1929年的13.3万担,因此有学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机器缫丝行业的“黄金时代”。虽然从国内生产看这一时期中国缫丝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国产厂丝主要供出口,在国际生丝市场上,中国丝所占相对份额却明显下降,从1895年的65.74%下降到1930年的21.76%,同期日本所占份额却从34.26%上升到68.04%。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