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备考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 秦汉、魏晋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12
二轮复习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訾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叔孙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耕犁,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后汉书·循吏传》

注:庐江郡,在今安徽省南部。

材料三:1958  1996年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制农具

时代出土铁制农具种类
西汉(10)锛(2)、铧(1)、锸(3)、锄(2)、犁铧(1)、铲(2)、镢(1)、耙(1)、镬(1)
东汉(5)犁(2)、镢(1)、铲(3)

——整理自蒋赴美《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

说明:时代后数字为该朝代京津冀地区发掘出土铁制农具的墓葬数量。农具后数字是出土该种类农具的墓葬数量。

材料四  据统计,1955年至2009年我国出土汉代铁犁铧201件、V形铧冠25件、铁犁29件、犁壁3件。出土地域涉及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山西、福建、江苏、内蒙、新疆等15省。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有山西襄汾出土汉代铧13件,山东枣庄出土V形铧冠15件,河南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出土西汉铁犁铧2件、东汉铁犁铧154件、东汉铁犁6件。

——摘编自包明明章梅芳李晓岑《铁犁牛耕对汉代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影响探析》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晋时期常有“水旱为灾",“郡国大旱煌”,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瘅热之地,气候环境的改善,也让中原先进农耕技术可以迅速移用推广、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还应看到,农耕民在不得不迁徙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脱离政府强力控制之地。一旦脱离控制,他们可能激发出惊人的生产积极性和文化创造力,经历“八王之乱”后,水嘉元年(307年)又出现“水嘉南渡”。永嘉南波”及其之后的移民运动,进一步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王子今《“铜驼”象征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材料二  至晚在18世纪后期,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已经通过海洋贸易确立联系,由中国海产消费市场驱动的捕捞海参、砍伐檀香木及猎取海豹皮等活动,在南太地区迅速蔓延,中国与南太地区的联系绝不仅限于海上贸马这种相对间接的形式,也没有止步于沿海地区。突如其来的淘金热热瞬间改变了内陆的魅力。1852年,澳大利亚本迪戈金矿出现了1500名华人矿工,随后部分有经验的华人矿工被带到新西兰。19世纪80年代后南太平洋各地淘金热因资源枯竭而偃旗息鼓。华人也凭资本而非劳动力开发内陆资源。1868年,广州人周详移民至新西兰,他利用当地原始森林里长的毛木耳,创立了新西兰木耳产业,然后用木耳产业的盈利投资建立黄油产业。1887年他开办了三家黄油厂和一家奶油厂,其中最大的一个仅建造和装备费就高达3700英镑。华人移民有力地推动联系。但华人在海外倍受排斥和歧视,在西方世界长期存在所谓的“黄祸论:

——摘编自费晟、毕以迪《近代华人移民与南太平洋地区复合生态的形成》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