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西玉林师院附中、玉林十一中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0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是指郡县制(   )
A、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标志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形成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
C、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D、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
下列漫画中,君臣礼节变化说明了(   )

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科举制度兴起    
C、 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
D、 文人地位迅速下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沙俄侵占新疆伊犁,并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主张:“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南疆);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根据材料和所学推断,左宗棠(    )
A、 主张先驱逐阿古柏政权,再解决伊犁问题
B、 后来在乌鲁木齐建立了抗击俄国的军事基地
C、 据新疆地形特征,制定了“先南后北"策略
D、 主张的“尺寸不可让人”在谈判桌上得以实现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B、 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国家全部侵略势力
C、 推动了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 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C、 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 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
A、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B、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D、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非选择题(题共3小题,第25题19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