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为安阳殷墟考古站绘制的手工业作坊布局图。手工业作坊这样布局(   )

图:殷墟手工业作坊布局图

A、 助推手工业技术领先于世界
B、 便于政府对手工业生产监管
C、 说明经济活动服从专制王权
D、 提升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河西走廊地区有许多魏晋十六国墓葬,墓中壁画遗存有诸多“牛耕”图像(图2,图3)。图像艺 术表达方式夸张,体现了西域风格与中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据此可知,当时 (   )

A、 农业生产技术向西北地区拓展
B、 中原人口大量迁往边疆地区
C、 中原和西域经济交流条件成熟
D、 农牧互助缓解了人地间矛盾
图4为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密度分布图。影响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图4 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密度分布图

A、 外贸中心的转移
B、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 洋务新政的开展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图5为漫画《新式五味瓶》。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 签。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A、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 坚定了国民对苏俄道路的选择
D、 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8分,共 5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中国”内涵主题演变表

西周

王室以姬姓宗族英原的远近为标准,来确认诸侯的"中囵"身份,"中国"指的是以周王室为被心的“诸夏”候国及其活动区域。

春秋

孔子主张舞夏可以互通互变,夷狄可遗为中国,中国亦可退为尧狄。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院”,强调一统于周礼。

秦汉

秦的统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身一统"的现实,多民族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方面建向统一。汉武帝将儒学确立为大一统王朝的正统意识,中央官学不仅让精荚知识分子皆奉懦家思想为正朔,还通过士人群体的交往推动了不同地城文化的交流和大一统意识的形成。

隋唐

国家疆域辽阔,“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郡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绝入君关皆来朝贡,九尧重译相望于道”的壮观景象。

辽宋  金元

辽朝认同中华,自称“北朝”,称宋为“南朝”。金接受汉文化,以中华正统自居。全海陵王完颜亮明确表示"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以为正统",试图恍一全国。元朝统治者以"中国”自居。"时天下晏然,国富民足,远夷有古春通中国者皆朝贡请吏。”

明清

康雍舵时期“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大一统进程中不断强化。

近代

1931年以后。“中华民族"之称谓得到全国各民族的认同,史学家傅斯年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这是信念,也是事实”。

——摘编自李克建《“天下”与“一统”:认识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基本维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组或几组材料,以“中国内涵”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统治者为维护“根本之地”,对东北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的政策,封禁下的东北行政 组织与军事组织合二为一,社会处于清政府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从增 加财政收入和抵御沙俄侵略的需要出发,对东北的封禁逐渐松弛。由此,内地人口大量迁入,耕地迅速增加。1861年,牛庄(营口)开港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向东北渗透,东北粮食生产迅速被纳入世界市场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资本竞相进入东北,设厂开矿。东北传统手工业逐渐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近代产业开始形成。随着粮豆贸易的发展,工业的勃兴,东北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也日趋活跃。 

——摘编自咚冬 《中国东北史》等 

材料二: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苏联向我国提供援建项目 42个,其中30个设于东北,投资总额达34亿元。“一五”期间,全国共安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东北地区占56项,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7.3%。此外国家调集了10余万专业官兵、荣复军人进入垦区,同时,从山东、北京等省、市组织了10万多支边青年以及数以万计的随迁家属,开垦“北大荒”。东北初步改变了伪满时期殖民地战争基地的军事工业结构,转向了面向全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轨道,加强了技术更新,强化了基础原材料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东北地区工业化的起飞为以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摘编自吴祖鲤《论东北地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