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8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愧(nǎn )       (yàn)席         拜(yè )         自惭形(huì)
B、 存(xù )        桑(zì)          (sè)索          然失色(àn)
C、 停(zhì)        (kuāng)骗       (tiào)望        随机变(yìng)
D、 阔(chuó)       拮(jù)          强(guō)         变不惊chù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禅师            漫游              愕然              心无旁鹜
B、 秘决            亵渎              恪守              附雍风雅
C、 汲取            轻觑              箴言              鸠占鹊巢
D、 拙病            恣睢              褴褛              制之不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B、 “双减”文件下达后,各级教育部门认真领会,精准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C、 语文课上,我总能听到老师动情的讲解和丰富的表情。
D、 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舞蹈艺术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和思考,矫揉造作只能适得其反。
B、 天道酬勤,凡孜孜不倦者,定会收获满满。
C、 那些蛮不讲理的高铁“霸座”者,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疾
D、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 历历在目。
对下列各句点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因为大家走得很快,不一会儿就赶到了目的地。(句中加线的关联词使用正确)
C、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此句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方法)
D、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内容或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艺术成就高。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C、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 明清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共7分)

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5分)

阅读《睡眠与认知的新发现》,回答问题。

①睡眠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睡眠时,无论是大脑还是其他组织,其细胞生长以及很多修复功能均会加速。睡眠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直接影响,那么对于我们的认知功能,它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小标题一: A

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睡眠不足,我们可能会感到乏力或者对心情造成影响,不过稍微进行一下调整就不会产生持续作用。那么如果持续不让一个人睡觉,会怎样呢?睡眠剥夺实验显示,如果睡眠被剥夺200小时,可能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易怒;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和思维迟钝。

③不过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未出现完全的睡眠剥夺导致人类死亡的报道。那么一个人究竟可以多长时间不睡觉呢?17岁的高中生兰迪·加德纳曾经创下了连续11天不睡觉的纪录,他连续坚持了264个小时没有睡觉。在这期间,他情绪波动极大,变得易怒,而且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协调能力丧失,并出现了妄想。

小标题二: B

④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的发明创造或艺术作品是在睡眠中获得灵感的。比如,门捷列夫在睡眠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前摇滚乐队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的畅销歌曲《昨天》的曲调是来自他的一场梦;19世纪的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克·凯库勒解决苯环结构这个问题也得益于梦中带来的灵感,从此开启了人类认识有机结构的新时代。

⑤对于一般人而言,睡眠也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德国吕贝克大学进行了一项关于人类学习的实验。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道巧妙的数学题,连续运用简单公式就能解决,但是还有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是并非一目了然,如果参与者想到这一方法,问题就会更快解决。在第一轮中,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一捷径。他们将被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睡眠组,经过一夜的睡眠后,22名被试者中有13人产生了顿悟,意识到捷径的存在;而另一组被试者在相同的时间段内不允许睡觉,结果22人中只有5人发现了此捷径。也就是说,夜间睡眠的确有助于激发灵感,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小标题三:睡眠中的学习

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阅读后的短暂休息有助于记忆保持,在人们学习过后,休息组比立即回忆组的成绩要好。那么,睡眠是否有同样的功能呢?

⑦有科学家发现,如果在实验者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属于深度睡眠阶段后期)播放一段声音,在一周后与该声音相关的测试中,他们的成绩会更好。其他研究者通过对大鼠的实验发现,即便是在深度睡眠阶段,大脑也能够编码信息,进而加深记忆。

阅读《微尘远,山花近》,完成问题。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惶恐而焦虑,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突然,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我的内心满是失望和煎熬。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阅读《阅读终是读自己》完成问题

①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都摆放着“名著缩印本”,据说是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它只保留故事框架和主题,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

②要知道,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只是因为它的主题,更在于围绕这个主题它有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比如,傅雷在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时候已经把主题“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不过不被脆弱征服罢了”写在了五卷本的扉页上,人们还是热衷于读这部名著,只为品读细节。又比如《水浒传》能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只因为它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更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细节生动。所以说,品读细节才能感受名著的魅力。

③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浓缩版名著”是对读者的欺骗,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只保留一个主题,孩子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不幸的是当他们以后有机会和真正伟大的原著相遇时,却不再看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看过了,而且可能不太喜欢。

④其实,阅读就像一段旅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亲近文字慢慢会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品读细节才能和书中人物的心灵产生共鸣,映照真实的自己,这样,你水远不会孤单,水远倍感踏实。

⑤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你所期待的自己。读《战国策》,当唐雎拔剑而起的时候,你可以读到英勇无畏的自己:读《老人与海》,当老人紧拽住大鱼不放手的时候,你读到永不言弃的自己,读《草房子》,当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寻找鸭子的时候,你和他共同变得坚强……

⑥当你读书时,你会发现焦虑的心平息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偷悦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⑦因此,当你再次捧读名著时,别功利。请记住:读书终是在细节中读自己。

写作表达(5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