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4-19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人有意识地译介域外文学,不过百余年历史。以何种语言对应域外的作品,是让几代译者费心的事情。

林纾选择的是古文,他对于汉唐文章的推崇,使翻译多了古朴的元素。但林纾的古文,乃文言文中的杂体,他吸收了笔记小说的句式,也是对的,保持古文特色,大概在学术著作里不是问题,但这个理念用于文学翻译就成为问题。林纾在实践中感到,恪守古文之道并不容易。钱锺书说,林纾虽然是古文家,但在转化外来辞章时,不得不有些变通,文言、俗语也不时出现,也非纯正的古文了。恪守旧的思路,不易打通文本间的隔膜,要表明真意,不得不放开手脚。于是古文章的套路就渐渐松懈,雅中有俗也不可避免。

周氏兄弟的翻译,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们最初的翻译,受章太炎的影响,用的是六朝之前的古文,因为佶屈聱牙,读懂其意者甚少。过分看重古文与文言,其实破坏了审美的流动性和多样性,他们不久就意识到文体的选择,也关乎作品的成败,后来逐渐杂以口语和俗语,所译的小说也渐渐被世人接受了。

文言与俗语,看似势不两立,实则也有结合的可能。用文言写作与翻译,能提高读者的智性,续写文学的关质,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不少翻译家对于文言与俗语的关系,有深厚的理解。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

翻译的过程,乃是与异质的时空对话的过程,词语的陌生化表达,才是一种功力。信、达、雅固然甚好,但硬译能改变阅读的习惯,对于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多有帮助。周氏兄弟后来的翻译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以直译的方式,撕裂了母语的表达,给汉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周氏兄弟那里,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必须选择克服汉语局限的办法,于是注重的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呼应,在词语的轻重、急缓里增加修辞的内涵,这给表达带来了生机。新一代学人除了流布思想的愿望深埋其间,还有创造新语言的冲动,刘半农在《译者导言》里承认,自己翻译的诗歌参考了佛经翻译的经验,直译中形成了新的文体。严家炎称这是“被翻译逼出来的新文体”,其中雅俗之间的关系得以调适。“新文体”后来被人们称为“语体文”。

由翻译引起的文言与俗语之辨,以及“语体文”的确立,使汉语书写在磨合里走了一条新路。但后来的变化出人意料,三十年代后,关于大众化、通俗化的讨论,文言的元素无声地淡出。“语体文”的表现不免失衡,我们看蒋光慈、胡也频等人的写作,苏联译本的影子深深,那些辞章里多了意识形态的影子,这时候,在流行的文学里,词语背后的历史感弱化,“语体文”开始有了翻译腔,未能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翻译文体脱离母语的根,导致了表达的平庸,直到八十年代,翻译腔依然在文坛盛行,当代许多走红的作家,都是在翻译腔中长大的,作品的辞章之美颇为稀少。王小波曾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揶揄。翻译也是创造,有时乃是写作风气的引领者。从鸠摩罗什、玄奘到鲁迅、穆旦,已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劳作使汉语多了流动性和暗示性,智性也得以生长。不过遗憾的是,今天的翻译家与小说家,对于译介之道中的文之道,大多不太注意了。

(摘编自孙郁《译介之道与文之道》)

材料二:

鲁迅曾把翻译比作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窃火;那么,当年那些为西学东渐推波助澜的翻译家便是名副其实的“窃火者”。1931年,在上海文化界为鲁迅举行的五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美国小说家兼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问秋斯,中国文化人为什么把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外国作品,不多从事自己的创作呢?秋斯回答:“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后来秋斯在《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一文中又做说明:“诚然,世间没有哪一种名著是模仿得来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治是模仿成功的。不过这是论结果,不是论过程”;“落后国家要想追上先进国家,不能不先之以模仿,追到一定的程度,然后才能清算这个模仿阶段,从一般性到特殊性”。秋斯比喻说,这就像“供模仿的仿影和字帖,在初学时期显然是不可少的”。

秋斯说:“一个负责的译者,不但要通晓语文,还要具有与原作者同等的或详尽的想象力或表达力。就这一点来说,翻译就是创作。因为生活经验或文学修养因人不同,尽管两个作家写完全相同的事物,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很不相同。”

(摘编自凌山《“窃火者”的路——董秋斯与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等待

张丽

父亲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双目紧闭,嘴巴大张,他已经三天没说一句话,没动一下身子了。

我和母亲一直守着。隔一会儿,我伸手探探父亲的鼻息,再隔一会儿,母亲凑过去喊一声“老头子”。父亲还有气,只是很弱,他也能感知一切,搭在胸前的那双手,手指偶尔会微微颤动。

父亲是在计算日子,从腊月发病住院开始,他就这样计算了。

父亲在村里当了一辈子会计,脑子清白,人也清白,账务上从没有出错,活了70年,没有和任何人红过脸,只是每次犯病脸色绯红,尤其是这次,红得发亮。医生说,危及他生命的不仅仅是结核杆菌,更是肺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每次发病住院,父亲都靠氧气维持,起初他舍不得钱,偷偷拔掉氧气管。我说,氧气是按时间计费的,不用也算钱,他才日夜挂着。父亲不想死,他在山里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子女供成了城里人,他才搬来城里不久。弟弟为他买的电梯房是新的,空调、席梦思、围巾手套、毛皮鞋都是新的,父亲为儿女设计了城里人的生活,自己也想过过,他喜欢氧气,山里有个说法,要死的人,挂上氧气都能活过来。

父亲挂了几天氧气,能呼吸了,但不能排尿,全身水肿。从脚下开始,肿到脸上,水汪汪的。医生给利尿药,他起不来,上厕所困难,就想儿子,养儿防老,儿子应该来尽孝。可弟弟在部队,回不来,父亲躺在病床上,每天问日子,数日子,数到了春节,弟弟说带队值班回不来(弟弟是个军官,军官更要以身作则)。父亲很委屈,埋怨母亲只生了一个儿子,母亲说,平时你总说,养儿不在多,一个顶十个;今个儿嫌少,是你要咱儿有出息的呀!父亲不说话了,又算日子,算到过年,年也过半,儿子总该回来吧?弟弟又没回,升职了,调到更远的地方。父亲很失落,恰遇倒春寒,病越来越重,老家有人来探望,说起村里谁谁死了,一群儿子在外打麻将,送终的人都没有,死了阎王不得收。他听着越发心慌,天天红着脸念叨:“我要我儿子,叫儿子回来!”母亲说:“咱儿是公家的人,不能说回就回的,你不能拖后腿。”父亲很犟,说:“那我死了,儿子总能回吧?”母亲没好气,吼他说:“你还没死呐!”父亲气促:“我儿回来我就闭眼,不耽误部队时间……”母亲劝道:“好好的,莫说晦气话!”

父亲不闲了,昏沉沉地睡觉,一连几个时辰毫无声息,有时会突然醒来,瞪着空洞的眼睛问:“今个儿么日子?”

拖了一个多月,父亲有天醒来要出院回家,医生没有阻拦,父亲浑身水肿得不像样了,药物完全不起作用,氧气也只能增加心脏负担。医生说。反正是拖时日,回家也好,尽量满足他,让他安心地走。

父亲的愿望是,要儿子回来,他催道:“快点打电话,要不然,我儿看不到我了。”

弟弟想回,在电话里一再喊:“伯(山里都这样叫),您坚持住,我给上级请假,批了马上回的。”

父亲听完,舒心地笑:“好响,儿,我有人送终了,在阎王那边就不是野鬼。”他把双手放在胸前,计算儿子回来需要几天,一天是一根手指头,一只手五个指头全掰下去了,等来的都是儿子的电话。

父亲烦了,扯起嗓子叫:“儿响,我的儿,快回来……”喊累了就睡,睡得好好的,突然大汗淋漓地惊醒,醒了就问:“今个么日子——快到清明了吧?

父亲不能吃,不能喝。我用棉签蘸水润湿他的嘴唇。他喊儿子的声音越来越小,但生命力很强,他在等。

那天夜里,父亲睡着了,母亲和我都累,也睡着了。睡得沉,是被父亲喊醒的,他脸红彤彤的,急切地喘气:“快点,打电话,叫儿回,我真的要死了——看,我喝了酒的。”

我们不信,父亲对酒过敏,平时滴酒不沾。可地上有拆掉的盒子、歪倒的酒瓶,屋里有浓浓的酒气,还有父亲的呻吟:“莫哭——我心口痛得很,快打电话……让我看一眼我的儿!”

弟弟是坐飞机赶回来的。看到堂屋里的地铺,他喊着:“伯——我回迟了!”双膝跪地,恸哭失声。

父亲是在清明节前夕去世的,好多人说他会算日子,有壮实的“八脚”抬上山。因为山里人重视清明,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即使春节不回家,清明节也会回来祭祖。

山风呼啸,像是父亲的叹息。弟弟跪在坟前,迎风哭喊:“伯,我不该对您说清明批了三天假啊!

【注释】张丽,孝昌本土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后晋高祖寝疾,冯道独对,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帝殂,道与景延广议,乃奉齐王重贵为嗣。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毋得偶语。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于契丹,景延广请称孙而不称臣。李崧曰:“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悔无益矣。”延广固争,冯道依违其问,帝卒从延广议,契丹大怒。延广复大言曰:“翁怒则来战,孙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契丹主大怒,入寇之志始决。桑维翰屡请逊辞以谢契丹,每为延广所沮。或谓帝曰:“冯道,承平之良相,今艰难之际,譬如使禅僧飞鹰度耳。”或谓帝曰:“陛下欲御北狄,安天下,非桑维翰不可。”以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数月之间,朝廷差治,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然为相颇任爱憎,一饭之恩、睚眦之怨必报,人亦以此少之。夏四月辛酉,延广出为西京留守,郁郁不得志,遂日夜纵酒。

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 契丹主自将兵十余万陈于澶州城北。晋军与契丹战,自午至, 互有胜负。万弩齐发,飞矢蔽地,苦战至暮,两军死者不可胜数。二年十二月甲子,契丹遥以兵环晋营,杜威潜遣腹心诣契丹牙帐邀求重赏。契丹引兵而南,杜威将降兵以从,癸酉,张彦泽自封丘门斩关而入。帝于宫中起火,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俄而彦泽传契丹主与太后书慰抚之,帝坐苑中,与后妃相聚而泣,召翰林学士范质草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太后亦上表,称“新妇李氏要”,先是,契丹主遣兵趣河阳捕景延广,延广苍猝无所遁伏,往见契丹主。契丹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

(节选自司马光等著、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后晋高祖,即石敬瑭,他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为代价,借契丹兵灭后唐。②杜威,石敬瑭妹娇,原名杜重威,避晋出帝石重贵讳改名杜威。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写作(本题1小题,共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