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2-25
月考试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

材料一: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壮”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城,工商领城等社会领城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精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社会流动充允许队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却已逾百年。考诸历史,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通过20世纪初的赴日留学热潮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

一方面,以外国语言文本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学说要想实现在中文语境下的传播,必须首先通过翻译实现向中国语言及中文文本的转化,才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开始其“中国化”的旅程,另一方面,译介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成语典故等去阐释或附会西方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译介阐释过程,体现了译介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摘编自孙建昌《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1900—1908)》

材料二: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十月革命前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整合相关概念”,十月革命后则是在“误读与选择中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有学者指出:“严格地说,早期译介阶段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译介阶段仅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早期译介阶段相比,不仅是一个量的区别,也是一个质的区别”。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与中国】

材料一:西班牙在征服美洲之后,在亚洲吕宋(今菲律宾)建立了新的殖民地,为了将菲律宾当地和明朝的优质产品运往美洲和欧洲,西班牙人开始探索一条可从菲律宾返回墨西哥的太平洋航线。1565年,航海家乌尔达内塔从菲律宾起航,开辟了一条西起吕宋马尼拉、东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全新航道,这条航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250多年间,无数中国丝织品运抵美洲市场,用以交换产自西属美洲的白银。银丝贸易不仅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内容,也贯穿其始终。航海技术的革新,中西两国政策上的放松都客观上为银丝贸易提供了条件。16世纪中后期,银丝贸易逐步兴起。

——据全毅《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等整理

材料二: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贸易对各参与国来说影响深远。中国人通过银丝贸易,精进了丝绸产业,如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白银,但也在无形中应对白银入境后对国内经济社会造成的变化。西班牙人则对贸易“爱恨交加”,旅居菲律宾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及西班牙国内人,都各持己见,参与到利益的角逐中。有关帆船贸易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一直持续。

——王丹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资易(1565—1815)》

材料三:

——据全汉升《中国经济史论丛》等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