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日期: 2025-04-07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通过观察图1到图2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A、 旧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程度较低
B、 新石器时代农耕经济极为发达
C、 中华文明起源呈螺旋上升趋势
D、 中华文明发展呈多元一体趋势
商鞅变法极大地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举措( )
A、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D、 “废井田,开阡陌’
秦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下图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入的是( )

A、 临洮   辽东郡
B、 羌中   北向户
C、 临洮    朝鲜
D、 陇西    曲阜
为了稳固边疆,开拓疆域,西汉时期设置了( )
A、 西域都护府
B、 安西都护府
C、 北庭都护府
D、 北庭都元帅府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图示,其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是( )

A、 吴——蜀——东晋——西晋
B、 蜀一一吴一一东晋一一西晋
C、 吴一一蜀一一西晋——东晋
D、 蜀一一吴一一西晋——东晋
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士族当权,影响巨大
B、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 司马睿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D、 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隋朝历史成就的是( )
A、 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
B、 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C、 开始实行租调制
D、 开通大运河
根据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 )

A、 监察 军事 财政
B、 财政 监察 军事
C、 军事 监察 财政
D、 财政 军事 监察
崛起于漠北的蒙古,建立元朝,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下列关于元朝建立的时间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916年耶律阿保机
B、 1114年完颜阿骨打
C、 1206年铁木真
D、 1271年忽必烈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下列关于元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A、 行省军政大权集中,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 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C、 全国共设河北、山西、江浙等10个行省
D、 行省起初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形成为常设机构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现象与之不符的是( )
A、 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B、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 门第观念淡化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0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称诸华,或合称华夏,包含有民族文化优越感。此时,非华夏各族的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剧烈的兼并、统一……许多内迁民族,已被华夏所吸收、融合。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民族大迁徙状况。在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形成与汉族的杂居,并建立了以“十六国”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中华文明并未因最高统治者族属变更而中断……北魏统治者更是吸收汉族士人,通过一系列汉化政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的融合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在南方,大批汉人移居江南,甚至入迁蛮、俚、僚等族聚居地区。在汉族向南方民族地区渗透的同时,政府为增加赋役,加强对山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往往采取强制迁徙的方式使少数民族移居平地。

——摘编自段红云《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民族发展特点》

材料三: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而塞外之一统,始于元”。在元朝超大规模的疆域内,有着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的多元族群。尽管存在显性的族群歧视,隐形的社会隔阂,统治方式也多有弊端,但是毕竟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元朝疆域空间成了华夷各族群的共同家园。元朝不仅将边疆的多元族群纳入统一的政治体中,并且在文化认同上使边疆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

——摘自陈彩云《元朝疆域观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的空间》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