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用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也反映出社会关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选举考七》
材料二:《两唐书》所记载的830名唐代进士中,士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213%;两者合占84.1%,寒素家子弟132人,仅占总数的15.9%……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仕伍”。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亦即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