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库

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01 化学史

日期: 2025-04-03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疏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矾”是金属硫化物
C、 屠呦呦受“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启发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原理为萃取
D、 “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酒香”是因为含有酯类物质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高奴县出脂水……颇似醇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艳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试扫其煤以为墨”中煤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B、 “松墨不及也”中松墨的墨汁具有胶体的性质
C、 胆矾的化学式为 , 其水溶液可用于游泳池消毒
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知识,对其说明错误的是( )
A、 《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B、 《本草经集注》记载区分硝石()和朴消()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古人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物质
C、 《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 《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就是现在的地沟油
轻粉(Hg2Cl2)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有其制法:将50g水银、足量明矾和食盐混合研磨,用盆倒扣。加热充分反应后。盆底可收集到40g轻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备轻粉所用原料均属于电解质
B、 制备轻粉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制备轻粉过程中存在轻粉升华现象
D、 本实验中轻粉的产率约为3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火药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
B、 造纸术所得的纸属于纯净物
C、 指南针所用的磁性材料为Al2O3
D、 印刷术中所用的胶泥印章属于硅酸盐材料
下列我国科学家中,为化学理论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徐光宪(创立稀土萃取理论)
B、 屠呦呦(创制新的抗疟疾药)
C、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D、 于敏(提出氢弹构型理论)
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
A、 “煤饼烧蛎房成灰”中的“蛎房”主要成分为CaCO3
B、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亚铜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中“杓”的主要成分为Fe3O4
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中“矾”是带结晶水的硫酸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制作动物浸制标本
B、 油脂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可用于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
C、 因误服船、汞等重金属盐中毒的忠者在急救时可口服牛奶、蛋清或豆浆
D、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宋代梅尧臣的《陶者》中写道:“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陶瓷容器耐所有的酸腐蚀
B、 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 灼烧烧碱和纯碱时均可选择陶瓷坩埚
D、 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锈钢是一种主要含且不易生锈的合金钢
B、 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C、 环保工程师利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D、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出了分子间作用力,因此这种力也称为范德华力
B、 “蛟龙”号潜水器用到钛合金,22号钛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 元代青花瓷“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属于硅酸盐制品
D、 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
化学与生活、科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经》记载“泽中有火”是对甲烷在湖泊沼泽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B、 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 “投泥泼水愈光明”是因为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了可燃性气体乙炔
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涉及萃取操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家鲍林提岀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B、 屠呦呦参照古文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对青蒿素进行提取,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递増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岀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 棉、麻、蚕丝、羊毛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C、 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这类物质通常称为碱性氧化物
B、 在人类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使用
C、 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从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造纤维、合成橡胶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门捷列夫等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化学反应能制造出新的物质,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并伴有能量变化
D、 感染MERS致死率较高,为防止感染,要加强环境、个人的卫生和消毒,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双氧水、酒精等适宜的物质
下列事件表明有机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化学分支的是(   )
A、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尿素
B、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次使用“有机”一词,并提出了“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C、 1965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D、 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研究不断更新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C、 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是因为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分散系一定是气溶胶,且富含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下列关于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描叙不正确的是(   )
A、 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尿素,从而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
B、 中国化学家侯德榜成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外国当时对中国的相关技术封锁
C、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相关试卷推荐

  1. 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 江苏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3.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5.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题
  6. 山西、陕西、宁夏、青海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化学试题
  7. 云南省昭通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8. 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9.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首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10. 浙江省第一届NBchem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考试12月联考 化学试题
  11. 上海市松江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化学试题
  12.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13.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14.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 化学试卷
  15.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6.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