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南省鹤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
A、 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 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C、 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 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
《易经》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下记载:“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用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由此可知周初(   )
A、 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
B、 乡村商业开始缓慢发展
C、 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
D、 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
以下四幅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对各图所属的朝代及中央在该地区采取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 明朝: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
B、 清朝:军事平叛后强制推行“改土归流”
C、 元朝:设立上统于中央政府的大都护府
D、 西汉:先军事打击后设行政、军政机构
据学者统计,唐代有 369名宰相,出自 98个家族;而宋代有 134名宰相,出自 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   )
A、 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 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 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 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 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 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
A、 交通网络使城乡联系日益密切
B、 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变化
C、 交通进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D、 交通现代化决定工业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增长大都来自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   )
A、 市场物资丰富多样
B、 产业结构呈现大调整
C、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
下列“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大西洋沿岸垄断组织迅速扩张德国
B、 太平洋沿岸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美国
C、 地中海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
D、 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
1854年,英国的诺斯科特和屈维廉调查英国人事制度,提出文官改革建议:将政府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分途而治;事务文官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以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作为提升文官的依据。这些建议(   )
A、 推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逐渐形成
B、 完全防范了官员选拔制度中的弊端
C、 奠定了现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D、 说明了政党更替影响了文官的选用
在不同的地区与历史时期,运河开凿的经济价值、军事作用和政治意义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下列对运河开凿价值的分析,正确的有(    ) 
A、 灵渠--沟通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维护了国家统一
B、 米迪运河--极大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C、 巴拿马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D、 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西欧和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
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指出: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和西欧开始时,最不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间的最大差距不过是1:2,200年后,这种差距变成了1:60。这反映出,作者强调
A、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迫切性
B、 反对西方霸权成为时代主题
C、 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独立
D、 推翻世界殖民体系的必然性
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A、 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
B、 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
C、 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
D、 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

非选择题

变迁与治理

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山西商人兴起、商品经济发展,省内一些地方“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时人描述,山西洪洞县百姓的日常生活由原来的“男女率耕织”、“士务实学”变为“机杼城市不闻”、“里巷鲜弦诵之声”,劳动、学习占时缩短,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加。

洪洞县风俗的变化,使得地方官府大力推行乡约,“严禁华丽”,以期移风易俗。一些大姓进行宗族建设,强调祭祖要恪守礼仪,婚礼则需以白银作为礼金预送给亲家,讲礼仪渗入社会生活。

——摘编自常建华《日常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三探》

材料二:19世纪60-80年代,英国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终于成为现实。

社会改革也如火如荼,政府用立法手段纠正了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通过《公共卫生法》、《工人住宅法》、《工厂与工作场所法》等法律,对工人的生活条件、劳动环境、工作时间等进行规范。

英国一向不过问教育,甚至把学校看成是一种“产业”,应该放任自流让私人经营,使教育制度十分混乱,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1870年,政府通过《教育法》,规定由地方政府建立学校董事会,负责筹建并管理公立学校,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上学。该法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