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四校联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9-26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尺,是连接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的中间环节。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透彻的解读,评判作品的得与失、功与过,文学批评可揭示文学作品的理路,给读者以启迪。文学批评的标准,既有恒定的一面,也有随时代而变化的一面。毫无疑问,对人性的关注是其重要的标准之一。高尔基把文学当作“人学”,就是意味着:不仅要把人当作文学描写的中心,而且还要把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作为评价作家和他的作品的标准。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人学”》一文,认为“文学是人学”是“一切文学问题的总钥匙”,“理论家离开了这把钥匙,就无法解释文艺上的一系列的现象;创作家忘记了这把钥匙,就写不出激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来”。钱先生对文学的思考和人性的重视,对当下的文学批评仍有重要的启示。他尊重文学规律、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讲真话的学术品格,值得后来的批评家学习。

文学批评家应该坚持独立、公正的批评观。如果批评家不分作品质量高低,一味地唱赞歌,文学批评将沦为文学作品的附庸。文学批评须建立在讲真话的基础之上,这是文学批评的初心。当下,些批评家,或认为名人的作品就一定是好的,或为获得名人的关注,与其建立联系,不顾作品实际,进行一味地“捧杀”。这些批评家丧失了基本的学术品格与追求,其评论文章也是违背文学规律和客观事实的。

文学批评家应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如在对鲁迅先生《祝福》的评论文章中,许多文学批评家把样林嫂命运的悲剧归结到封建礼教的毒害上。与以往的批评不同,杨守森先生对祥林嫂之死进行了较为新颖、独到、全面的解读:“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之死,主要是两种力量压迫的结果,一种是自然力量,即置贺老六于死地的伤寒与叼走了祥林嫂儿子阿毛的狼;一种是社会力量,即邪恶的封建势力的代表鲁四老爷及其不自觉的帮凶柳妈······贺老六没有死于伤寒,或阿毛没有被狼叼去,或鲁四老爷给以仁慈,或柳妈给以心灵的安慰,祥林嫂都有可能是另外一种命运。然而这四个关节中的病灾与狼患,无论如何是难以和四大枷镇、封建礼教之类扯上边儿的。”这--解读更能体现出作品的内在逻辑,挖掘出作品的丰富意蕴,拓宽了对《祝福》研究的新视角。批评家只有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对文学作品有更加全面、独到、合理的解读。

翻阅当下的批评文章发现,有的批评家存在浮于表面、难以真正切中骨髓的问题;有的批评家重内容轻形式,批评语言晦涩、程式化:有的甚至存在批评术语错用、混用、误用等方面的现象。例如,在诗歌批评中,“诗意”一词经常出现,“富含诗意”“诗意盎然”等评价屡见不鲜。可诗评家不顾具体诗篇有没有引起读者的想象,有没有把读者带入到诗性精神空间,有没有打动和感染读者,只是过度使用“诗意”一词,进行肤浅、浮躁的评价。

批评家应尊重文学发展规律,遵从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深入作品内部,充分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和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良性互动,促进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摘编自刘涛《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与现实问题》)

材料二:

学术性是文学批评的生命线。

当一个普通读者,经常阅读作家作品并要把自己的评述发表在报刊上,且渐渐有了名气,他的文学批评就逐渐变为公众的、社会的了。他往往代表着一定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优秀读者的意见”。此时他的角色就由“个人”转向“公众”代言人。他需要按照文学批评的学术原则和规律去写作,需要接受读者、社会的监督与批评。我们所谓的文学批评家,一般指的就是这一类批评家。尽管在批评思想、判断、文体、风格等方面,他依然有自由空间/但种种限制与规则是必须顾及的。

其实,在所有的文学文体中,文学批评大约是最特殊的,它既是一种理性的学术文体,又是一种感性的文学文体。它可以写成冷静客观的学理论文,也可以写成灵动抒情的艺术随笔。自然也可以取其两端,写成情理交融的散文化或随笔化论文。文学批评天然具有跨文体特征,但其感性、艺术的成分不应成为主导,本质上应该是理性、科学的。前者要为后者服务,依附于后者而存在。美国文论家勒内·韦勒克指出:“批评的目的是理智上的认知,它并不像音乐或诗歌那样创造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批评是概念上的认识,或以这样的认识为目的。它的终极目的,必然是有关文学的系统知识,是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具备较强的理论性,既包括文学批评自身建构的理论体系,又包含作家在实践中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多年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努力汲取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理论,逐渐建构起一种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理论与实践,本来应当是相辅相成、互动互为的。但当下批评理论与实践理性是分离的甚至矛盾的,犹如“两股道上跑的车”。文学批评领域深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侵蚀,批评家困扰在名利圈、人情圈的泥淖中,应景附会的文章满天飞,表扬评论居多,这些都是违背文学批评的学术性。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别的文体,具有主体性,文学批评家作为文学的阐释者、创造者,同样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就表现在按照文学批评的学术原则、规律、方法,抵抗来自社会、市场、人情方面的“异化”,准确、深入、创造性地解读作家作品,充分发挥文学批评的多重功能与作用。

(摘编自段崇轩《学术性是文学批评的生命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掌勺人

周福泉

夕阳染红了羊望镇,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个时候,店铺生意最红火的,还数朱怀武的“朱记羊肉馆”。那块门板大的金字招牌,是松木仿古雕刻圆额,古朴大气。据传,那五个字是省城-位大人物的墨宝。

这家饭铺传承祖上手艺,在古镇有了好些年头。朱怀武既是厨师又是老板,人称朱掌柜。他的拿手菜是爆炒肚片、红烧禽口、凉拌羊杂,羊肉汤更是一绝!“朱记羊肉馆”叫响运河两岸,声誉扩散鲁南十里八乡。

这年秋天,饭铺里来了一位身穿细布长衫的中年男人。只见他落座许久,不点菜,不叫酒,只是品着绿茶,静观满堂的食客。

朱掌柜看此人不俗,过来打招呼:敢问先生贵姓,可有赐教?中年男人说,李,赐教不敢当。我瞧您这羊肉七成出锅,回锅至九成才是绝佳呀。朱掌柜一听是行家,便附和道,您说得有道理,火候就在那一成上。中年男人笑了,朱老板这手艺堪称一绝啊!朱掌柜刚要接话,中年男人却又道,您膝下有一独子,本应子承父业,可惜啊,贵公子学贯中西,在省城学界那是大名鼎鼎,但听闻对您这店铺不感兴趣,您苦劝多次都无果。

朱掌柜愕然,这位先生对自家状况竟是了如指掌。中年男人呵呵一笑,又说,您这百年老店,恐怕要后继无人呀!朱掌柜听到这,像鱼刺卡在了喉咙,这确实是他的心病。

中年男人说,老哥,我想盘下这款老匾,如何?朱掌拒没有搭话。中年男人抿口茶说,您可以出个高价。朱掌柜摇摇头,这不是钱的事。中年男人说,您的意思?朱常柜抬头看着那块门板大的匾额说,这饭铺之所以生意兴隆,靠的不是钱,靠的是饭铺里有一位掌得稳炒勺的人,儿子不行,我还有徒弟呢。中年男人见他心意坚决,只好摇摇头,若有所思又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羊肉馆。

朱掌柜年事渐高,这些年,他先后招了五六个伙计,只有两个伙计入了他的眼,他有意收他俩为徒。李大顺机灵,眼勤、嘴勤,脑瓜子好使,遇事一看就透,负责面上的应酬。郭二平敦厚,手勤、脚勤,学东西扎实,但嘴讷,多呆在后厨。两个徒弟学得都很认真,在朱掌柜的调教下,炖肉、熬汤都不会出半点差错。掌勺的关键时刻,朱掌柜会靠过来,拿起长勺,啪啪啪敲打三下铁锅沿,舀起六个作料盆里熬好的汤汁,洒进锅里,刺啦一声后,一阵白雾腾起,肉香立刻飘散出去。

朱掌柜拿大顺、二平当亲儿子对待,兄弟俩学艺三年,不相伯仲。大顺学得快,二平学得稳,他们明里用眼观察,暗里用脑琢磨,学了师父不少真传。左邻右舍称,有这俩徒弟,朱掌柜的手艺后继有人了。

朱掌柜古稀之年,众亲择日给他祝寿,省城的儿子也赶了回来。朱掌柜又邀来镇上业内三五好友,说有要事商议。亲朋好友聚齐,他亲自下厨掌勺,虽说掌勺力度略减当年,仍是颠出了天女散花般的洒脱。

众人在桌前坐齐,对朱掌柜的手艺赞不绝口。佳肴上齐,酒过三巡。朱掌柜说,岁月不饶人,这炒勺,我是掌不动了。说完,他看了儿子一眼。两人对视的瞬间,儿子收回歉疚的目光。朱掌柜叹了口气,他知道今天必须要做一个决断了,否则,这门绝活真就毁在他朱怀武的手里了。

随即,叫来大顺、二平两个徒弟立在桌旁。朱掌柜看着供奉在案上的长勺,对亲友说,不瞒各位,我这儿子是指望不上了,今天,我要把这勺子传授给俩徒弟中的一个。谁是将来的掌勺人,还需各位见证。

儿子脸色微红,垂头不语,众人见此光景都面露惋惜。大顺、二平站在师父面前,大顺面露微笑,神情激动,二平则有些紧张,手脚拘谨。

朱掌柜对俩徒弟说,香菜是汤锅必不可少的作料,都是咱后院种植的。种菜和掌勺一样,你们跟了我三年,这其中道理应该明白。俩徒弟看着朱掌柜,一脸的虔诚,频频点头。朱掌柜指着长勺说,我给你们每人十粒香菜种子,一个月之后,谁的苗多、苗壮,今后就由谁来掌勺,这块金字招牌就传给谁。

种菜如种庄稼,两个徒弟都不是外行。大顺心细,种子用水没泡,加少许养料,种在了盆中。二平勤快,把盆土松得如案板上的白面,定时浇水施肥。

一个月过去,约定的时间一到,朱掌柜和众位长辈都到齐了。大顺献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出陶盆,只见十棵香菜苗茁壮成长,大顺的脸上写着自信,面带微笑看着师父。二平则忐忑不安地抱出一个泥盆,里面连棵苗芽也不见,他沮丧地低着头。

这时,朱掌柜却哈哈大笑起来,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他走到面红耳赤的郭二平面前,把长勺郑重地交到他手里。在场的人无不惘然。

朱掌柜并未言语,只是笑着掏出一把种子,右手提出几粒,轻轻捻压,碎成油末,原来这种子都是熟的啊。众人看得真切,恍然大悟。

郭二平怔住了,随即泪流满面,双膝跪地,给朱掌柜连磕了三个响头。李大顺的脸却一下子红了,他深深低下头,不敢再看师父一眼······

李大顺回到家,气急败坏地对一个身穿细布长衫的中年男人说,爹,我就不该听您的主意,您给的这种子可太“争气”了,这是聪明啊还是糊涂啊。中年男人仰天长叹,天意呀。

夕阳染红了羊望镇。多年过去了,朱记羊肉馆的生意还是红红火火,那块古朴大气的匾额一直稳稳地挂在店门上方。

羊望镇的人说,那块金字招牌给店铺带来了福气;也有人说,那位白发苍苍的朱老板让人放心;还有人抬杠说,他不姓朱,他姓郭。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赢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冒顿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复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世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