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3年高考语文联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2
高考模拟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相比于其他文献,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商周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用文字进行书写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大事,因为它代表着思想、情感的传播可以灾破时空的限制。《墨子兼爱(下)》提到,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书写之于思想传承、文明演进的价值。而在“传遗后世子孙”方面,铜器铭文(即所谓“金石”“盘盂”)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古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之后,青铜材质所具有的永存性,便寄托了他们对“永恒”的希冀,或者说是对生命“不朽”价值的追寻。

       中国早期关于生命价值的体认,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不朽”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范宣子认为,自己家族自古至今皆有官职,这便是不朽。但叔孙豹认为这只是“世禄”,并非不朽,真正的不朽应如鲁国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即死后其言论仍能流传后世。进而他便论述了“三不朽”的观念:“约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此种“生命价值观”后为儒家所继承并发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底色。当然,“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一点便可从铜器铭文的发展中找到线索。

       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比如《殷周金文集成》铭文有四十七字,叙述器主参与一项军事行动有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赐,又因此制作了铜器以祭祀、告慰其亡母。显然,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因此他希望通过铜器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故而,此类铭文往往具备严密而完整的因果叙事。事实上,商周铭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因为对当时的贵族来说,用铭文记录其所立的功劳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和保障。由此亦可见,“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也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

       到了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纪功、纪赏为主。

       综上,从青铜器铭文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见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这些观念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化、积淀,最终形成了“三不朽”说。这是中国早期对生命“超越价值”的深刻体认,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除此之外,铜器铭文中也有大量祈祷长寿、安康以及享乐的话语,这说明古人对生命自身的现实价值也并不忽视。正是丰富的生命价值观,造就了中国早期文化多彩的面貌,也奠定了此后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

(摘编自姚苏杰《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堆叠式消除游戏“羊了个羊”火遍全网,让玩家们连夜奋战“痛并玩着”。“羊了个羊”第一关为教学关卡,从第二关开始,难度就跳跃到“史诗级”。号称不足0.1%的通关率,瞬间激起了大家强烈的“挑战欲”。此外,为省份而战的玩法,更是引起大家“我为家乡争光”的荣誉感,和不拖家乡后腿的胜负欲,纷纷迎难而上。短时间内玩家集中涌入,火爆程度远超预期,导致游戏服务器接连崩溃,致使游戏公司不得不重金急招后端服务器开发人员。

(摘编自扬子晚报《为何玩羊了个羊会“上头”?专家:陷入“多巴胺陷阱”》)

材料二:

       在游戏行业专业人员看来,“羊了个羊”的火爆有以下三个原因:

       累积玩家的挫败感,让玩家越挫越勇,提高通关的成就感。

“羊了个羊”是国内第一款真正能让用户产生如此强的挫败感,从而一步步放大刺激感的小游戏。它借鉴了“之狼”“黑魂”等知名游戏的用户心理,加大“Boss”的难度,累积玩家的挫败感,让玩家越挫越勇。同时,鼓励用户不断地在游戏中试错,留足悬念,始终给用户一种能成功通关的心理暗示。

       强大的离线社交竞争机制。

       大多数游戏玩家在游戏中都会有“出人头地”“当老大”的竞争心理,“羊了个羊”就成功抓住了这部分用户的心理,以省份来划分用户人群。此举不光激发了不同省份用户的社交竞争,同时游戏通关的用户也会感受到从社交领域获得的“虚拟荣誉”。

       关卡具备很强的思考性。

“羊了个羊”分享、观看视频的节奏控制特别好。打乱砖块、理清待选栏位、撤销砖块,每局游戏只能分别分享或观看视频一次,待选栏位“槽位已满”之后也有一次通过分享或观看视频复活的功能。大多数卡在第二关的玩家,在玩游戏时都会思考:“如果我这步走错了,要不要考虑使用道具、分享或者观看视频来弥补游戏中的过错。”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提升用户对游戏的黏性。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病毒式”传播的“羊了个羊”,是怎么让玩家上瘾的?)

材料三:

       2018年“佛系”的“旅行青蛙”,在朋友圈掀起“攀比风”的“围住神经猫”的游戏,有解压快感的“合成大西瓜”……如今回头看,这些风靡一时的游戏,又有几个不是昙花一现呢?

       微信小游戏的生命力何以短暂?一方面,这是游戏的载体和类型决定的。如今,游戏重度化精品化越来越明显,单个手游里的玩法体验数量繁多,小游戏自身轻量级和玩法单一且单调的状态,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小游戏本身的商业逻辑也是存疑的。以“羊了个羊”为例,其所依赖的收益机制之一就是广告激励。玩家为了获取道具,要不停地看视频广告,还大都是毫无营养的诊段工具、借贷工具等。有律师就称,广告有强迫点击的嫌疑。

(摘编自南方日报《“羊了个羊”,火不了太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72层砖的墙

莫小谈

       1,2,3,4……”猴子盯着面前的那一堵墙,数墙砖,总共72层砖。再往上是电网,交错着几条高压线。

       耳目发现了猴子的异常,转头向我报告,说:“猴子有阴谋。”我请耳目坐下说话,他咽了一口唾沫说:“队长,我怀疑猴子有阴谋,他要越狱。”

“越狱?”我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是的,猴子要越狱。”耳目怕我不信,又说,“队长,猴子每天放风时,都会盯着院墙看,嘴里还不停地数着数。”

“数什么?”

“数墙上的砖。”耳目说,他特意留意了一段时间,并随着猴子的目光转换着视角,结合猴子的口型,他断定是在数墙上的砖层。

       我随即查阅了猴子的档案——故意伤害罪,刑期两年半。

       猴子伤害的是梁大佐,他的邻居。梁大佐家建房,将一溜儿院墙垒到猴子家的宅基上,他哪肯让步,一来二去,两人就杠上了。族里人出面调停,梁大佐就胡搅蛮缠,前三皇后五帝地往前翻旧账,把祖上八辈的破事儿都抖落出来,歪理摘下一箩筐。族人们一时也捋不出眉目,只好撂下。难怪,当事人都化骨成灰了,谁还能说得清。

       案发当日,梁大佐酒后装醉,跑在村头跳脚骂娘。猴子是孝子,听不得这话,于是冲出去朝梁大佐头上擂了一拳,耳膜穿孔,是轻伤。梁大佐这回可逮住了理:“我梁某人被猴子开了瓢,以后还咋在溱水河一带混?”横竖就那一句话,“不和解,公事公办,判他几年是几年。”

       猴子憋着一肚子气,悻悻地进了监狱。

       按说担这罪名的人不会干出啥大事儿,用“过来人”的话说,“三两场雪的事儿,打几个激灵就过去了”。但既然得了线报,作为监区队长,我还是提起万分警惕,于是打电话向猴子的村长了解情况。村长说:“猴子是泥瓦匠,常年垒房砌墙,前段时间右脚还在工地上受了伤,平时走路看不出来,就是掏不了大力气。”村长以为是为猴子减刑,就使劲儿美言,说猴子是个老实人,被捕时说的“出来就给姓梁的放血”那句话是气话,不能当真。

       听完村长的介绍,我心中大体有了尺寸,但村长口中的“老实人”不能当作排除他预谋越狱的依据,老实人往往办大事儿,何况他还说过“给姓梁的放血”的话。

       我想,是时候会会这个“老实人”了。于是,我把猴子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他会啥手艺,他嘟哝半晌才说会砌墙。我压着嗓子,故作深沉地问他会不会爬墙,他不假思索地说:“会,从小就会,村里人谁还不会爬树翻墙?”

“你是泥瓦匠?”

“是。”

“砌过墙?”

“是。”

“砌墙用砖不?”

“用。”

“一块砖有多厚?”

“五分半吧。”

“那砌一堵72层砖的墙,有多高?”

“加上沙灰,差不多四米吧。”

“加上电网呢?”我追问他。

       猴子好像意识到什么,头上一下子沁出汗珠。我又问他,想家不?他说想,紧接着就使劲儿摇头,像拨浪鼓似的:“不,不想,不想家。”

       我起身离座,故意在他面前踱步,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抬手指着窗外的高墙问他:“你想没想过,不走大门,从那里爬墙出去?”猴子急了,他一边擦汗,一边不住地赌咒发誓,说自己从没动过翻墙的念头,否则天打五雷轰。或许,他认为赌咒是自证清白最好的方式。他终究是个“老实人”,绕了一百圈也没有卡到正点上,无法证明自己不具备越狱的基础。其实,我内心早已有了基本的判断,村长不是说了吗,猴子的右脚因伤掏不了大力气,连走远路都费劲,怎么可能会越狱?但我需要他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每天要数墙砖。

“我不是在数砖。”猴子说,“我是在数天。”

“数天?”

“是的,在数天。”猴子说,他是泥瓦匠,当然对墙砖很敏感,刚转到我监区的那天,他就发现高墙上的砖共有72层。从那天算起,离他刑满释放整720天。“我就天天数砖,每隔十天就用目光在一层砖上刻个印记。”猴子说,等把72层砖全刻完了,他就可以晒大墙外的太阳了。

       这次谈话使我彻底排除了猴子的“越狱”嫌疑,但也同时发现他的另一个心结,令猴子始终耿耿于怀的还是梁大佐,说他姓梁的侵犯我家宅子,还跳脚骂娘,兴他欺负人,就不兴我反抗?“盖在我家的那一堵墙还在,堵心,咽不下这口气。”猴子说这话时,满眼仇恨。

       从那日起,我觉得如何让猴子顺下这口气,非常重要。当然,这难免会费一番周折,不过没关系,我已经交给村长操办了。具体操办的细节如何,村长没说,我也没有问,只知道猴子出狱时是梁大佐过来接的,他还为猴子准备了一身新行头,从头到脚,全套都是新的。猴子起初不要,大步朝前走着,梁大佐就一路小跑紧随其后,一直哈腰追在他的屁股后面。两人拐了个弯儿,走出了我的视线。

       后来,我曾偶遇过一次猴子,问他现在忙啥呢,他说岁数大了,早干不动泥瓦匠了。聊到健康状况,他说现在身体不错,脚伤也慢慢好了。我打趣他,能爬墙不?他咧嘴嘿嘿一笑说:“能爬也没墙爬了,大佐在我回家之前就把那堵墙拆了,如今两家小院拢成一个大院落,孙辈们满院打圈跑,敞亮得很呢。”

(选自《啄木鸟》2022年06期)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武灵王胡服。赵文进谏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

       赵造曰:“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愿王之图之。”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而志淫,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 非所以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