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湖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冲刺压轴大联考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09-27
高考模拟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撰写了《史通》,他第一次系统考察了中国史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对于司马迁,他高度评价了其立言不朽、纪传体的开创以及广博的史料功夫,同时,也对其《史记》进行了广泛批评.指出纪传体“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并进一步批评“《史记》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他反对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理由是:“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盗贼,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

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司马迁的评论有许多天命思想,刘知几提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

——摘编自徐兴海《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材料二 (民国)史 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1945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11 月4日,德国基尔军港水兵起义,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9日,德皇宣布退位,将政权交给国会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革命目标呈现出三种方向:革命大众希望实行代表会制即直接民主制;斯巴达克团呼吁向十月革命学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民主党坚守议会民主制道路.代表会制因缺乏实际行动淡出视野,斯巴达克团组建为德国共产党,发动柏林起义,被临时政府和国防军镇压.随之而来的经济革命出现“共决权”和“完全控制权”之争,新政府、工会高层、资本家团体和军方相互合作,迫使革命者接受资本家与工会联合的“共决权”。

材料二 1945 年的波茨坦会议确定了“4D计划”,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非军事化”在实践中改为“非军国主义化”,销毁弘扬帝国主义的书籍,取消军队的特殊地位,严禁各类军事组织.“非纳粹化”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西占区1947年结束该运动,以便德国成为冷战前沿.“非工业化”在西占区实践为“经济民主化”,消灭垄断组织,管理民主,煤钢企业实行共决制,增加工会发言权.“民主化”在东西占区各有特点,西部扶持自治政府与西方模式的民主政党和工会,东部支持德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一工会.该计划改变了德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服从和专制意识,促成德国人反省历史的决心,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均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