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人口数(口数) | 每口平均亩数 |
康熙五十年(1711年) | 24 621 324 | 28.15 |
雍正十二年(1734年) | 27 355 462 | 32.15 |
乾隆十八年(1753年) | 102 750 000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 208 095 796 | 3.56 |
1685~ 1778年清朝人口数量
年份 | 1685 | 1741 | 1759 | 1778 |
人口总数 | 1亿 | 1.6亿 | 2亿 | 3亿 |
1685~ 1775年清朝耕地面积
年份 | 1685 | 1741 | 1759 | 1778 |
耕地面积 | 6.08亿 | 7.09亿 | 7.41亿 | 7.16亿 |
①大量开垦荒地,植被和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②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促使统治者实行了苛政,大兴了文字狱
④为了加强对人口的治理,清朝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
时 期 | 人均耕地数 |
康熙28年 | 27.92亩 |
乾隆18年 | 6.89亩 |
乾隆31年 | 3.56亩 |
东北地区 | 从300万增至1 000万 |
内蒙吉 | 从100万增至350万 |
新疆北部 | 从数十万增至200余万 |
云贵山区 | 从500万增至1600万 |
台湾 | 从数十万增至250万 |
时代 | 人口数(亿) | 耕地总数(万市顷) | 平均粮食产(市斤) |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 | 人均耕地数(市亩)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明万历时 | 1.2 | 760 | 243 | 1446 | 6.3 | 1205 |
清雍乾之际 | 1.6 | 900 | 300 | 2295 | 5.6 | 1434 |
鸦片战争前夕 | 4.128 | 1147 | 310 | 3022 | 2.8 | 732 |
朝代 | 每人粮食面积(市亩) | 粮食亩产(市斤/市亩) | 人均占有粮食(市斤) |
明代 | 3.23 | 346 | 约1117 |
清中叶 | 1.71 | 367 | 约627 |
时间 | 人口(亿) | 全国耕地(万顷) | 人均耕地(亩) |
雍正1934年 | 1.09422 | 820.35 | 7.50 |
乾隆1753年 | 1.8368 | 677.58 | 3.69 |
乾隆1784年 | 2.8633 | 700.94 | 2.45 |
嘉庆1812年 | 3.3370 | 727.08 | 2.18 |
年代 | 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 | 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 | 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 | 清乾隆59年(公元1794年) | 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 |
人口数量 | 0.7亿 | 1.97亿 | 1.5亿 | 3.3亿 | 4.3亿 |
朝代年号 | 公元 | 人均亩数 |
康熙二十八年 | 1673年 | 27.92 |
乾隆二十八年 | 1753年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年内 | 3.65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③社会秩序安定
④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①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③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④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朝年号 | 年代 | 人均耕地数(亩) |
康熙二十年 | 1673 | 27.92 |
乾隆十八年 | 1753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 3.56 |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