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大串讲: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日期: 2025-03-30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文化专制加强
B、 民族关系紧张
C、 市民阶层壮大
D、 人地矛盾尖锐
“从1741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的100年内,人口增加3倍,平均每年增加270万人,年增长率为1.88%。”这一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 )
A、 持续丰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 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C、 社会安定,外贸促进国力的增强
D、 商帮兴起,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很大。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清政府(    )
A、 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B、 大力推行基荒政策
C、 加强对外军事扩张
D、 提倡节俭充盈国库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统治者鼓励垦荒
B、 改良新品种
C、 人口的迅速增长
D、 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很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但却出现了人均耕地减少的现象,这是因为(    )
A、 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 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 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D、 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这有利于(   )
A、 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促进人地矛盾的解决
D、 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
如图为清代直隶(今京津地区、河北大部)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 推广国外高产作物
B、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C、 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D、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我国人口占到了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在(    )
A、 乾隆末年
B、 康熙初期
C、 顺治后期
D、 康熙末年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康熙年间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其原因有(    )
A、 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 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
D、 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    )
A、 1亿多
B、 1.5亿
C、 3亿
D、 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这种现象( )
A、 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B、 得益于阶级矛盾的消除
C、 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导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清朝前期,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的快速增长
B、 天然植被的破坏
C、 官场的腐败
D、 高额的地租
下图为明清时人口示意图,该图反映的现象得益于(  )

A、 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 当时平均气温持续降低
C、 明代工程长城最终完工
D、 纺织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乾隆末年,我国人口已达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 连年战争社会动荡
B、 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
D、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