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点对点练习

日期: 2025-03-29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王阳明的弟子王艮,进行广泛的讲学传道。他“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    )
A、 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
B、 反映了当时生产关系的转型
C、 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
D、 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
A、 强调伦理道德
B、 重视知行合一
C、 宣扬格物致知
D、 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在李时珍以前,我国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品种繁杂,名称混乱。李时珍上山采药,并阅书八百多种、对古籍本草书上的药物加以鉴别和考证。耗时30年,最终成就《本草纲目》。该书( )
A、 凝聚了中外医学工作者巨大的心血
B、 旨在鉴别和考证药物名称
C、 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医药学成果
D、 由李时珍组织太医院完成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而且也是亚洲和世界的商业中心之一。宋代时,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唐朝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国际性的水陆交通通道,从而促进了中国和欧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交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内市场的联通,也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使对外贸易的税收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的财源。商业资本的扩大和商品交换的频繁,从而使货币铸造量猛增,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时期应运而生。

——摘编自《商品经济与唐宋之际社会变革》

材料二:最繁华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工业区,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苏、松、嘉、杭、湖五府还有若干新城镇兴起,如苏州的盛泽镇、震泽镇,杭州的唐栖镇,都是丝织品及其原料的著名产地。正统元年(1436年),鉴于社会上“钱贱而不便大用”“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的客观事实,明英宗下令“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皆用银”。

——摘编自滕新才《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二重性质诱论》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