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1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   )
A、 彼特拉克的《歌集》
B、 薄伽丘的《十日谈》
C、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如图是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示意图。该图能直接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

A、 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
B、 开辟民主革命新道路
C、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受到了严重挫折。1962年底,中国经济好转的原因是(  )​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从明代天顺四年(1460)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这一举措(  )
A、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B、 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
C、 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如图是唐代舞马鎏金衔杯仿皮囊式银壶。银壶上的马匹口衔酒杯,是宫廷舞马表演中的标志性动作。而历史上契丹民族就常常携带这种形状的皮囊用于盛水、盛酒。银壶的设计反映出唐朝(  )
A、 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
B、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
C、 少数民族善于学习中原的文化
D、 榷场设置推动了边境经贸发展
 李贽继承并发展了陆王心学泰州学派的学说,反对道学的禁欲主义倾向,认为人是天然平等的,鼓励人们大胆追求世间的幸福。这说明(  )
A、 李贽思想带有叛逆性
B、 社会主流思潮的转换
C、 李贽否定了孔孟之道
D、 明后期思想氛围宽松
 1981年,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美,在新闻公报中首次提出,日美关系是同盟关系,两国将分担适当的责任。这表明日本希望(  )
A、 增强美日关系中的自主性
B、 分担责任换取美国经济援助
C、 与美国结成同盟遏制苏联
D、 维系亚太稳定局面应对滞胀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歉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国古代粮食流通思想围绕“政府还是市场”这一主题展开,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政府的全面干预,复到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以至于乾隆时期明确的市场主导,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粮食大量依赖进口,粮食安全无以维系。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其要点是:一为改进方针,以科学方法增加麦作产量、控制生产成本;改善交通、降低运费,便利各地小麦自由流通;严禁掺水、掺杂,实施品级鉴定,保证小麦品质;征收保护性关税,填补减免小麦杂捐后形成的税收缺额。二为实施要点,包括麦种改良及推广、施用适量化肥、防范病虫害、提倡水利事业、改良仓储运输及收割方式、实施关税保护等。整个计划限期10年完成。

1935年,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但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任务没能完成。

——摘编自郑宇等《民国粮食安全体系构建机制》

材料三: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并确立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自己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

毛泽东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粮备荒”“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观点。

——摘编自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府当初以“以工代兵”为计划,以此来达到参战的目的,十几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最终一战以协约国胜利告终。中国作为协约国一员,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跻身于巴黎和会和十几万华工的英勇表现是离不开的。也因此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日本四处散播谣言,指责中国在宣战后一心内讧,宣而不战,没有资格参加会议时,中国代表陆征祥闻言立马驳斥日本,说道:“于外长任内,准法使康悌照会,批准惠民公司华工出洋,欧战时在战线中之华工二十万人,掘战壕,搬炮弹,制枪子,无论后方前线,华工均奋勇当先,中国何负于协约?”

——摘编自吴琼《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

材料二:英国人视华工为低人一等的苦力,甚至认为华工是不成熟的儿童。英国国会档案记载,华工“比其他有色种族的劳工担当更大的风险”。虽然他们为英法两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却连几块小小的军功章也未得到。1917年5月,来自法国哈维尔港的一份治安报告指出,当地部分法国人对华工不友好,他们甚至聚众反对当地的华工。

1988年法国总统代表保罗•基莱斯在华工纪念仪式上,不仅为华工纪念铜牌揭幕,且向两位健在的华工颁发了法国级别最高勋章——“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成为一战华工纪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7年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并纪念一战中的中国劳工……

——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