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日期: 2025-04-2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并发现了人类用火遗迹,结束了直立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这说明( )
A、 北京地区气候温暖适宜远古人类生活
B、 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C、 我国是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D、 当时远古人类已经掌握原始农耕技术
西汉的太学以《诗》《书》等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太学生按学业水平授予官职,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这些做法( )
A、 为大一统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B、 有利于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 彻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 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国家粮库,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共探出密集排列的粮窖数百座(右侧是其中一个粮窖示意图)。这反映出( )

A、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
B、 隋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隋文帝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D、 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
986年,北宋在宋辽边境设置平虏寨,1005年改名为肃宁城(今肃宁县)。地名的变化反映出澶渊之盟签订后( )
A、 契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B、 北宋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C、 北宋政府希望边境安定
D、 岁币对北宋财政造成负担
宋与辽在边界设置榷场,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向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两万石粮食。这说明( )
A、 边界贸易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
B、 少数民族政权的衰落
C、 辽国在军事上对北宋取得优势
D、 中原地区手工业发达
右侧是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局部),以下史事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 )

A、 安史之乱
B、 陈桥兵变
C、 岳飞抗金
D、 元朝统一
元朝各行省的重大民政、军政事务均须呈报中书省和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由此可见( )
A、 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C、 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D、 “腹里”直属中书省
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 班超出使西域
B、 文成公主入藏
C、 鉴真东渡日本
D、 戚继光抗倭
郑和船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但并没有到处攻伐。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都先通好,再通商,用纱罗、彩帛、瓷器等物品与各国进行交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 抵御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
B、 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
C、 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地区友好往来
D、 引进了高产粮食作物
下列农民起义直接推翻了封建王朝政权的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黄巢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 )

A、 粮食作物种类不断丰富
B、 灌溉工具取得进步
C、 粮食的总产量有所起伏
D、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这表明( )
A、 明清时期改革地方官制
B、 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
C、 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清朝中期,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将士接受骑射检阅,竟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旗子弟嗜酒赌博,养鸟斗鸡。这说明当时( )
A、 皇帝权力遭到削弱
B、 机构臃肿,支出增多
C、 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D、 军备废弛,战斗力差
一位同学参观右图中的纪念馆。他主要可以了解到( )

A、 戏剧《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B、 明代长篇章回体小说出现
C、 小说《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D、 清朝前期大型典籍的编纂

材料分析题(共50分)

中国古代出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

材料一

距今约8000年的贾湖遗址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

 

《吕氏春秋》记载,传说中黄帝让伶伦制定声律,伶伦用良竹制作长短不同的竹管,按凤凰的鸣叫声定为十二律。

西周云纹编钟,陕西宝鸡出土。周天子在举办宴会时可以用三架编钟,而诸侯只能使用两架编钟,士大夫只能使用一架。

材料二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最初通过歌舞演唱传播,有很强的娱乐性。到了宋代,词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巨大发展,但也没有改变其通俗的民间风格。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北宋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星罗棋布。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人们对文化娱乐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李优《唐诗宋词的音乐演唱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元代将音乐、歌舞、念白、动作融合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空前繁荣。北京作为元明清都城,流行多种地方戏曲。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吸收昆曲、秦腔、京调等地方戏优点,为京剧形成奠定基础。在北京文化的影响下,京剧在声腔字音上改变徽调、昆曲发音,吸收北京语音特点,畅快淋漓,创造出为北京观众所接受的舞台语言。

——摘编自赵娟《京剧的形成与北京历史文化》

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政治前提。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实现富国强兵。秦朝完成统一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开创了一整套影响后世的制度。秦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几乎只在豪族内部进行。隋朝统一后,为了削弱豪族中的异己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国家的统治基础,创造出科举制。初唐时商人的地位很低,政府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参加科举。宋代科举制获得充分发展,考试报名不再受家庭出身的限制。以下是由科举选拔而担任官职者的出身情况:                                   

 

公卿贵族

中等家庭

平民家庭

晚唐时期

76.4%

14.3%

9. 3%

宋代

13%

28.6%

58.4%

——摘编自董雁伟《社会流动论争与“富民社会”视域下的科举制》

 

材料三 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元朝疆域超越前朝,《元史》记载:“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基本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统治采取“各随本俗、因俗而治”的政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密切而深入的融合。清朝既学习中原文化,也灵活处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开疆拓土,稳定边疆,拓展了“大中国”的气象。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