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18
期中考试
基础积累(共10分)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余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溪.上。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出潭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节选自明代李元阳《游青碧溪记》)

[注]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靡:冲荡。④轂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共7分)
现代文阅读(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②北京时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③9月1日下午,航天员关闭问天舱段间舱门,随后陈冬、刘洋先后进入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前各项准备工作。18时26分,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19时09分,陈冬、刘洋成功出舱,蔡旭哲则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④持续6个小时的出舱活动,天地间周密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 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返回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⑤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时, 通过的舱门是位于空间站核心舱节点舱的出舱口,舱门口径为85厘米,此次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门”,舱门口径达到1米,让航天员在身着舱外航服的情况下,能够更加从容地携带设备“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⑥看似简单的尺寸增大,其实是一项“刚”与“柔”的平衡。在保持航天员操作力不变的条件下使口径1米的舱门实现密封,研制难度不言而喻。负责抓总研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结构与机构团队,为此进行了创新。从技术上看,1米舱门属于复杂的航天器机构,涵盖密封、传动、锁紧、导向、润滑、人机工效等方方面面。经过舱门设计团队的精妙设计,航天员出舱前,只需使用舱门门体上配套的操作手柄旋转解锁,使用助力机构消除残压,拉动舱门把手即可完成打开舱门的动作。舱门还配套了量身定制的舱门保护罩,全方位保障问天舱门的安全使用。

⑦出舱使用的安全绳、照明灯、舱外维修工具等一系列太空装备,也为顺利出舱提供了保障。

⑧安全绳是连接出舱航天员与空间站的“生命线”。在执行神舟七号任务时,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当时出舱时使用的安全绳是固定长度,有效长度仅1米多。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航天员要完成空间站设备安装、检修等出舱任务,个出舱范围更大、操作难度更高、安全要求更严格,需要长度更长且可伸缩的安全绳。

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研制团队为此进行了新型可伸缩安全系绳机构研发,提出了一种巧妙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大量试验验证,确保10余米长的钢丝绳可在机构的狭小空间里进行上万次、重复性的有序缠绕。

⑩在此次出舱过程中,这种安全绳能保证航天员与空间站舱体间保持超过10米的安全连接,又不会对航天服产生勾挂和干涉航天员的运动,还能经受住太空中巨大温差、空间辐照、空间粒子等酷烈环境的考验。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09-0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一年。(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三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年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素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乙]①童年记忆里,每年春节临近,父亲都会手写春联。他喝完早茶,一大早就开始裁纸。他动笔的时候,我就在一旁帮忙拉住长长的红色联纸。父亲左手按纸如砥柱,右手握笔似游龙,用行草满洒地写下一张张春联,神色陶然。儿时的我猜想,写字一定是件好玩的事,而后我跟随父亲在门两侧贴上一张张手写成果。儿时盼望的春节里,少不了父亲写春联这件事,也让我对写字萌生了最初的向往。

②父亲是个泥水匠。读小学时,家境贫穷 的他没钱买书法工具,就剪猪毛捆作笔,拾水泥袋画格写字。他读到三年级就辍学谋生,在那个动荡艰辛的年代,写毛笔字显得多么奢侈。

③我入读小学时,看着在工地劳累一天的父亲,收工回家后,还会在灯下写毛笔字,激起我对书法的好奇。趁着父亲不在家,我偷偷拿起父亲的毛笔涂鸦,父亲知道后,也并无责怪之意。有一-年暑假,父亲搜罗了一堆旧报纸,把我叫到书桌前,说要教我写毛笔。从那一天起,他帮我折纸倒墨,默默站在我身后,看着我一-笔一画地写横竖撇捺。最初没字帖,父亲请村里懂写毛笔字的道长,写几个字让我照临,并带我登门求教。虽然写字有些枯燥,有了父亲的鼓励,竟也写出几分成就感。

④记忆中的童年,家境非常贫穷,因为家里有四个小孩要养,全靠父亲一人打工维持家用。但只要是我需要的书法用具,父亲都舍得花钱。有一次,他难得搭车去县城一趟,特地买回一沓昂贵的白色宣纸让我创作,这在乡下文具店里是买不到的。那天的我无比兴奋,仿佛是过节一般隆重, 在写字桌上,我摊开洁净如雪的宣纸,在纸上恭敬专注地写下人生第一副对联作品。父案对我在宣纸上呈现的作品很满意,他把这副对联贴在客厅最显眼处,在喝早茶时,跟工友们夸奖我写的字,接下来好几个月,只要我有作品出炉,他都会帮我换上新作。两年后,父亲除了让我写家里的春联,还让我写亲戚家的春联。他会把报纸。上看到的书法作品拿给我看,还会跟我讲古代文人的故事。最初接触书法那些年,我的农服尽沾墨水,我拿笔肆意在房间墙上涂画,父亲从未批评过我。

⑤随着我的报纸写了一沓又一沓,父亲默默陪伴我的无数个夜晚,我在书法上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从三年级开始,因为我会写毛笔字,年年被选为负责出黑板报的宣传委员。读初一时,我的毛笔作品被贴在学校书画展示栏上,(2)在下课的操场上,我远看父亲点了一根烟久久站在展示栏前看我的字,那是他写给我临的,内容是《寻隐者不遇》。我依稀记得那一天父亲得知我获得全县中学生现场书法比赛三等奖,那是我记忆中父亲最开心的一天,就着桌上的花生和咸鱼干,他欢喜地多喝了几杯地瓜酒....

⑥我十五岁那年,父亲因病过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的爱与鼓励的力量,陪伴我热爱书法至今,从未消失。时至今日,我最享受的时刻,依然是在深夜一个人的书房听笔毫“沙沙沙”地摩擦纸张,在纸上自信地走出一撇一捺...访佛时光并未走远,父亲依然站在我身后,深切注视着我的笔,脸上正露出满意的微笑。

(节选自陈晓安《笔与纸的温情》)

作文(共4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