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试卷库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日期: 2025-04-19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下面每个题目都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最准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50%)

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
A、 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 小亮和小明在课堂上和班会上随便讲话
C、 小丽从不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D、 小朋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情境中属于业缘关系的是( )
A、 小萍和爸妈一起看东京奥运会
B、 小伟跟舅舅一起游泳
C、 小莉的爸爸与邻居老赵下象棋
D、 小启和老师讨论两会热点新闻
在小区里,我与张阿姨是邻居。我与张阿姨的关系属于(       )
A、 血缘关系
B、 业缘关系
C、 地缘关系
D、 法律关系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人在社会关系中确定了身份
B、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 社会发展受个人条件的制约
D、 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认真阅读下列图示之间的关系。对于图中空缺部分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自我的成长 ②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B、 ①老师的教诲 ②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C、 ①自我的成长 ②外貌特征不断改变
D、 ①老师的教诲 ②外貌特征不断改变
《2022开学第一课》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请天和核心舱中的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全国的中小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表明( )
A、 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B、 只有网络才能让我们进行交流
C、 人际关系交往已完全不受时空限制
D、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列摘自网络平台的言论,可取的是( )
A、 微信群聊:我们不认识,不能给你电话号码
B、 朋友圈留言:这是偷拍的同学照片,求点赞
C、 微博发布:本消息一定要转,否则你会遭殃
D、 淘宝购物:这家网店东西很贵,我们攻击它
“互联网+”时代衍生出很多新现象,考验公众的判断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以下行为属于正确使用网络的是( )
A、 大二女生用自己的身份证和私人照做抵押,从网贷公司贷款500元
B、 初中生张某应一名未见过面的网友所约,赴外地商议购买游戏装备
C、 王某收到来历不明的宣扬暴恐视频邮件后立即向网络监管部门举报
D、 孙某看到一则有关即将发生地震的消息后随手就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如今已进入“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就要(    )
A、 无拘无束,广交朋友
B、 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C、 摆脱约束,任意言论
D、 依赖网络并约见网友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青少年文明上网提供了行为道德规范。下列行为中有违《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是(   )
A、 网络聊天时,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 
B、 利用网络真诚友好的交流,不欺诈他人
C、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受约束,随心所欲 
D、 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遵守法律,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互联网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下图说明( )

A、 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
B、 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C、 互联网拓展我们的朋友圈
D、 互联网拓宽了民主的渠道
“这是您小孩的成绩单”“您的银行密码出现异常,请尽快修改密码”……这些看起来仿佛是老师、银行客服发来的短信,其实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手机木马病毒。一旦手机用户点击了短信,就会造成手机中毒,账户失窃。这警示我们( )
A、 要提高网络交往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
B、 网络交往对象是虚拟的,完全不可相信
C、 手机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
D、 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沉迷于手机网络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
A、 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B、 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 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D、 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下列做法符合媒介素养要求的是( )
A、 小东上课时边听课边低头刷微博
B、 利用互联网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C、 小华未经同桌同意将其日记拍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
D、 在网络上发布暴力、色情、虚假、恐怖等不良信息
周某乘坐高铁强占他人座位,而且不听列车工作人员的劝阻。铁路公安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周某进行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该案例告诉我们( )
A、 社会规则保障了所有关系顺利发展
B、 人们建立规则目的是为了限制自由
C、 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处罚
D、 违反规则的行为都要受到行政处罚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