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作者UID:134819
日期: 2024-12-21
中考模拟
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秦腔、陕北民歌、商洛花鼓等秦派非遗,通过直播、短视频屡屡“出圈”。截至2023 年5月,陕西地区非遗直播超57 万场,用户观看3185 万小时。

不只戏曲,民歌、曲艺等陕西非遗也纷纷在直播间获得“新票房”。通过直播进行特色文化展演,借由打赏扩宽创收渠道,已成各地非遗在现代“自发造血”的方式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认为,“Z世代”用直播打赏进行文化消费,地方戏曲、民乐从业者切实获得收入,小众非遗项目由此跨地域打开市场,获得经济“活水”,激发产业活性。

(摘自“西安新闻网”,2023-06-07)

【材料二】

自2006年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开始,陕西省大力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创新。目前陕西省共有91 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69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整体上,陕西非遗呈现出项目多样、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特征。

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陕西非遗正在绽放时代魅力。同时,通过对陕西省内各市非遗数量、对陕西三大区域非遗占比统计可发现,____。站在历史的新节点上,如何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陕西不胜枚举的非遗是时代赋予陕西的新机遇、新挑战。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在地域交流碰撞中织就独具陕西特色的文化纽带。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居于首位,分布区域广泛;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类非遗项目数量居于后位,分布区域相对狭窄。以传统技艺为代表的分布区域较广的非遗项目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诠释了陕西非遗的精髓;以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类为代表的分布区域较窄的非遗项目展现了各个城市非遗的独特魅力,共同彰显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生命力。

(摘自《陕西:数字守遗 匠心守艺》,“光明网”2023-06-21)

【材料三】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非遗传播渠道日趋多样化,可以触达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群,深度嵌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调查结果看,各种传播渠道的影响力排序依次为非遗直播、短视频、电商平台、文博旅游、电视传播、新闻媒体传播、非遗活动。

2022 年,某网购平台非遗店铺数为32853 家,较2020 年增长9.5%;非遗交易额较2020 年增长11.6%。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达亿级,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

目前,“国潮热”持续升温成为趋势。非遗通过与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现代时尚相结合,不断打造新的国潮品牌,不仅是非遗传承的需要,对提升国货品牌影响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依托大数据技术来处理非遗信息的采集、存储乃至传播、利用,可以更为迅速地实现非遗的有效传播,优化非遗传承渠道,实现传统资源和现代技术的有机对接和融合,从而为非遗传承提供更为便捷的机遇和手段。

研究发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以“非遗+”实现创新突破,将非遗要素和新产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创意、新模式结合,创造出全新的非遗产品。近几年,生产性保护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方式,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遗影响力来看,排在前列的为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四川省、福建省、贵州省、陕西省。这些省市依托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拓展非遗展览展演展示方式;同时,支持成立和发展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文创企业,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非遗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生产性保护;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推动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

(摘自《西安晚报》,2022-12-0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绿色的诗行

朱顺清

①流过村边的河流醒来了,淙淙地,偶尔翻卷起朵朵浪花。

②水田里的烟岚,在晨曦中渐渐褪去。薄薄的水面,开始倒映天光云影和飞鸟的踪迹,也折射出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③土地被犁头深翻,松软、肥沃,充满着生机。平整好的稻田一畦一畦,一平如镜,可以看见细碎的泥土如沙子一般平静。父亲放开田中的水后,将轮子从软泥上轻轻拉过,仿佛给一页页的白纸画上了一行行的格子,夏风滑过浅浅的清水,水波粼粼,像一匹丝绸飘到了稻田里。

④父亲用簸箕挑着打捆好的秧苗,吱呀吱呀地行走在湿湿的田埂上,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放下来。父亲将秧把均匀地抛到水田里,画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在水田里溅起点点的欣喜。

⑤母亲赤脚下到水田里,弯腰拿起一个青秧。青秧是用软绵的稻草缠着的,她很熟练地解开,左手分开秧把上的青秧,右手插下去。母亲手起分秧,一落手,秧苗便直直地立在了田里。似乎把憋了一年的心里话,一撮一撮,插入土地湿软的身体里。

⑥母亲一起一落间,水连成一条线。我该怎样表达这个动作带给我的美感呢? 是武林高手踏浪而来,脚尖撩起的浪花? 还是曼妙女子依依裙带牵扯出的弧线? 母亲一把一把,一束一束,一捆一捆,保持着节奏、频率、行距、株距,一撮一撮,就像一个女诗人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将绿色的诗行写满田野里。田野上一片片青秧,顿时鲜活起来,翠绿起来。

⑦站在田埂上的我和哥,也情不自禁跳到水田里,解开秧把,学着母亲插起秧来,但手脚怎么也不协调,把直线推进搞成逶迤蛇形。我们沮丧极了。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手把手教我们,直到我们掌握了插秧的全部要领。之后,我们一家人一字排开,弯腰驼背,在水田里缓缓推进,把脊背留给天空的鸟声、云声、光声甚或远处隐隐的雷声。面朝水田,插下咱家的春暖花开。水田里的上空是温暖的,村民们忙着将秧苗和布谷鸟的叫声一同插下,一同插下的还有一个金灿灿的秋天。

⑧插秧季,村庄像一个盛大的节日。村民们劳作着、笑着,这笑是放开的,和田地一样宽阔,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泥水、稻秧,还有在田埂上模仿插秧动作的白鹭,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田间耕作图。这幅画,年年相似,年年又不同。它运动于山川河流之间,定格在无数庄稼人的梦里。

⑨风从低处翻过河堤,湿漉漉的,暖洋洋的,轻轻拂过累得腰酸背痛、坐在田埂上小憩的我们一家人。一脸疲惫的父亲,呆呆地望着远处的山,喃喃着:“要是有插秧机代替这活计该多好啊!

⑩一晃30年过去了,我也离开了家乡,成为一名教师。父母都已是耄耋之年,但与父母一同插秧的画面总在记忆里闪现,父亲的那句话总在我心头响起。10年前,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杂草乘虚而入,挤占了水稻的版图,将荒凉写入村庄,也写进父亲的叹息里。

⑪在南方写字楼里待了5年的哥哥,接到父亲的电话,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把村里抛荒的良田全部流转起来,用全机械化的耕作代替了人工。今年五一假期,我回到了家乡。哥告诉我,他流转了1000多亩耕地,凭借机械的高效率,一个人耕种下来,同时还经营一处“插秧”体验研学基地。他嘿嘿地笑着,不仅要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

⑫哥哥带我到插秧现场,只见他坐在大型插秧机上,听着音乐,娴熟地操纵着按钮。插秧机经过的地方,留下一排排绿色的诗行。这些诗句,将吸收土地的养分,然后分蘖、孕育、拔节、灌浆、成熟,将一个新农人的梦长成艳丽的风景。

⑬那些艳丽,会从大地之上,洋溢到每一个站在天地之间的农人脸上,怎么擦也擦不去;也会升起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头,怎么挥也挥不去。

(选自《西安日报》,2023年07 月03 日)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