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2024年语文中考二模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6-23
中考模拟
积累运用(29分)
阅读(4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从《觉醒年代》刷屏,到《长津湖》强势领跑电影市场,再到剧集《功勋》以豆瓣破9分的成绩占据剧集年度榜单前三的位置,“主旋律”题材作品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浓烈爱国热情和致敬英雄的浪潮。“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敬仰历史,也关注当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英雄文化在今天盛行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②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形象、最难忘、最震撼的文化记忆,伟大的时代呼唤英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各行各业的无数英雄,在平凡中奉献,在“无我”中成就“大我”,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辉煌。可以说,没有英雄,就没有英雄文化;没有英雄文化,就难以出现英雄。

③英雄文化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丰沃土壤,是赓续传承民族基因的精神底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主要是指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英雄文化对青年的培育、塑造意义深远。只有引导青年形成颂扬、崇敬、效仿英雄模范的风尚,使其继承英雄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斗争精神,才能树立民族的骨气、底气、正气。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材料二:

①江苏省徐州市一名12岁男孩与母亲对话的视频近日冲上热搜,让亿万网友感触。不少网友写道:“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了解‘三属’优待证。”

②相较于退役军人优待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三属”优待证。“三属”优待证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面向符合条件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其他优抚对象发放。男孩持有的就是“三属”优待证。

③这张证的“重量”值得每个人了解。优待证卡片本身很轻,内涵却很重。每一张优待证都代表一份牺牲、一种付出。“三属”在刷优待证时,并不只是为了优惠。正如男孩妈妈所说:“我们在出行、旅游时用这张证,不是为了优惠优待。而是这时,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爸爸还在我们身边。”这张证不仅值得人们了解,更值得人们尊重。

(选自《中国国防报》,有删改)

材料三:

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红色旅游成为人们表达爱国热情的一种方式,既能满足出行的需求,又能感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来的精神震撼,红色旅游已然成为一种新业态。

②假日期间,各地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红色体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斗力量。基于同程艺龙景点大数据的分析显示,国内红色旅游景点及相关旅游产品种类丰富,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红色旅游已经不再仅仅是老年人的最爱,它已然成为广大年轻人群喜欢的旅游主题。各地充分运用红色旅游景区所承载英雄模范的号召力和身边典型的带动力,讲好英雄故事,融合业态吸引人。红色主题博物馆也将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革命博物馆特色IP。同时,运用新技术,吸引更多年轻人,激励大家坚守信仰、不忘初心。

(选自《中国旅游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米

刘兆亮

①老人家顽强冲过疫情的折磨,却没能打开家人所期待的百岁窗口。

②我从送行的人群前排一抬头,看见了故乡田野里大片的玉米,却瞬间又拿掉了“玉”字,想起了“米”,稻米的米。我那时八九岁,刚学会写一点儿字时,常在奶奶家的土墙上,用粉笔涂鸦。奶奶不识字,问我在乱画些什么啊?我就把奶奶认真地拉过来,用一根树枝当作指挥棒,指着墙上歪歪斜斜的一行字,给奶奶读:我不要吃米饭,我只想喝米汤。

③奶奶笑了,没说大米汤的事,而是对着字一番夸赞:孙子都会写这么多字了,这些字可真好看啊……

④我们那里不产稻米。我望见那片玉米地,再往前是小麦,也可能是黄豆或者棉花——就是没有水稻。我们那里也不缺水,可能是土壤不适宜,可能祖祖辈辈没学会种稻这门手艺。方圆十里地,难闻稻花香,大大小小的集市上也少见稻米售卖。

⑤只是,逢年过节前,故乡的土路上,有金鹿牌自行车从远方骑过来,车子大梁上,会耷上一袋米,尽管袋子瘦瘦的,但大家都晓得那里装的是稻米。有小孩子羡慕得两眼发直,然后转身急跑回家里问大人:咱们家怎么没有种稻的亲戚呢?!

⑥我奶奶就有一个远方的亲戚,她每年也就会收到一些米。这些米,用奶奶的话说,得“惜着吃”。怎么吃呢?只能用来煮米汤。抓一把米,最多再抓一把,还得让指缝间再漏掉一些,放到玉米、麦子磨成的混合面里。那时,玉米与麦子已被水融成液态,而大米是不变的颗粒状,它们在沸水的喧腾下,就像游动的小鱼。当煮粥的灶膛不再续柴,这些“小鱼”便沉潜到铁锅的底部,凝结为一团比米汤浓稠的米团。有些人家小孩子少的(多了就不够分了),就会把这些米团捞出来,给孩子吃。

⑦就在我领着奶奶读墙上的愿望不久,有一天接近傍晚时,奶奶悄悄把我叫住,她说:来、来、来。一个字一个字说。现在回想起来,那几个“来”字被从奶奶口里那么神秘地叫出来,简直像是一粒一粒晶莹饱满的米粒。奶奶把米汤装进了一个铝桶里,并且已经盛好了一碗。我坐在一个矮凳子上,端起来就喝,奶奶在一旁看着呢,喝完一碗她就拿勺子满上。奶奶还说,使劲喝,这桶都是你的。我不知道喝了几碗,最后我坐在矮凳上想站起来,撑了几次,都没能站起来,肚子太胀了。

⑧奶奶也不是专门煮给我喝的。我小叔的未婚妻要来,奶奶就提前煮了米汤,后来又改了日子,不来了。奶奶说,吃天上掉下来的米汤更香,你说是不是?我跟奶奶说,这哪里是天上掉下来的,分明是奶奶亲手煮出来的嘛!奶奶也不辩解,只微微地笑着。

⑨故乡不产稻米,但还是有米流入这个村庄,像我奶奶所说的那样,天上掉下来的。稻米在故乡的出现,自始至终,都会裹挟着一桩桩人情、故事。那些沉淀下来的故事、人情,我一旦触碰到,就会俯身蹲下来,仔细地品味,直到我感觉到有些“饱”了,再顺势在记忆中的草地上、河流中、屋檐下、墙根旁,打几个滚,消化一下,再笑一笑或者闹一闹,将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下来,这能让我在异乡感觉到踏实有根。

⑩作家刘震云说,兜兜转转才发现,故乡就是世界。我想说,那汤中之米便是世界之光。这光又是爱与美好、忧伤与缅怀,因文字的连缀而浩瀚,且不停不熄。

(有删改)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