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6-24
中考模拟
积累与运用(27分)
阅读与鉴赏(63分)
阅读

[材料一]

①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三大类:厨余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蔬菜瓜果、腐肉等食物残余;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未污染的适宜回收的废弃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弃电子产品等;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药品等。

②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处理方法,省资源又环保。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③然而,目前垃圾处理大多还采用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严重污染环境。据测算,A市年产垃圾量以5%-10%的速度逐年递增,垃圾处理形势不容乐观,垃圾分类工作也一直难以有效推进。为此,有人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调查1:您对垃圾分类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市民意识薄弱,随地乱扔垃圾

73

81.1%

B.没有统一且完善的分类规定

67

74.44%

 C.管理部门未及时清理回收垃圾

57

63.33%

D.可回收重复利用物品被随意丢弃

58

64.44%

调查 2:您认为妨碍您分类投放垃圾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不知道怎样区分各类垃圾

27

47.37%

B.知道分类标准,但认为管理部门不会执行

26

45.61%

C.知道分类标准,但分类投放太麻烦

20

35.06%

D.知道分类标准,但别人不分类扔,自己也没必要分类扔

11

19.3%

[材料二]

①深圳市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蒲公英计划”,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通过抓实公众教育、建设宣教阵地、打造分类科普推广队伍等,让垃圾分类理念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不断传播扩散,带动每个人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目前,作为“蒲公英计划”的硬件基础,深圳已建成垃圾分类科普场馆27个。

②重庆市在引导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一方面落实好“桶边督导”“敲门行动”“积分激励”等监督激励措施,另一方面采取“人防+技防”,共同织就垃圾分类监督网,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③青岛市运用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技术,用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全过程。首次尝试运用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小睿”,可24小时抓拍乱丢垃圾、破坏环境等问题。此外,智能垃圾桶也很受欢迎,桶内装有摄像头,能精准识别垃圾种类,一旦有人分类错误,物业人员会对居民开展分类指导。

④上海市率先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灵体系建设。自2019年7月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上海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处置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一方面,生活垃圾“三增一减”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太端资源化处理能力稳步提升。

阅读

冯其庸的南北西东

卞毓方

①生命发初于南国。

②1924年,【A】一粒生命的种子,像一颗小行星,砸在了无锈县前洲镇冯巷。这个地方属于苏南,亦泛称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

③陈寅恪祖籍绩而诞于湘,有他的倔:季羡林植根齐鲁,有他的朴;冯其庸生于梁溪之哗,太湖之滨,从骨子里带来了慧,他出身贫寒,屡因缴不起学费而摄学,维为他小小年纪懂得自修,断断续续念到初中毕业,考进无锡工专,学习纺织印染,所学非所爱,课内课外,独钟情于绘画和诗词。

④一天,冯其庸和画友邵雪泥在公园饮茶,与雪泥的老师、名画家诸健依不期而遇,雪沉手里摇着一把纸扇,扇面绘有山水,诸先生拿过去看了又看,问道:“这是谁画的?”雪泥指指冯其庸:“是他。”诸先生满脸惊讶,认真打量了冯其庸几限,对雪泥说:“他画得比你好啊!”诸先生怜才,得知其庸家贫,无钱拜师,特许他随意进入自己的画室。

⑤工专的张潮象先生,牵头组织了“湖山诗社”,招呼冯其庸参加。冯其庸自觉不够格,张先生讲,你先写一首诗给我看看。冯其庸遂以东林书院为题,吟成四句:“东林剩有草纵族,

海内何人续旧盟。今日湖山重结社,振兴绝学仗先生。”张先生看圣,一拍来子:“清快,有诗才。”

⑥冯其庸在工专仅仅念了一年,再度辍学。两年后,考选无锡国专,这是他命运的拐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无锡国专是个很特别的学校,它规模不大,历史也不长,却有着堪比西南联大的教师阵容。冯其庸在那儿接受到第一流的学问,体悟到第一等的境界。

⑦事业拓展于北地。

⑧1954年,冯其信来到京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大一国文,在这儿:

⑨——有一本《历代文选》破茧而出,一飞冲天。起初只是作为大一教材,他是主编,多人参与编辑。年复一年,学生越数越多,教材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到让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名编周振甫怦然心动,鼎力促成此书公开出版。

⑩——有一批喜剧评论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冯其庸从小爱看戏,1959年,他三看汉剧《二度梅》,写了一批戏剧评论,发表在《戏剧报》。田汉先生大为惊异,特意请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冯吃饭。

⑪1961年,中国京剧院新排历史剧《青梅煮酒论英雄》。演到“闻雷失箸”,据《三国演义》,曹操为试探刘备有无野心,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一惊,手中所执匙箸落于地下,正值雷声大作,刘各乃把一时失态掩过。演员表演时,却是雷声先响,刘备再故意把筷子碰落地上。冯其庸觉得此改动失策,连夜赶出一篇8000字长文,径投《人民日报》,很快被整版刊出。

⑫——有一种红学待他另辟蹊径,自树一帜。执教人民大学时,《红楼梦》是他的授课内容之一。1975年,国务院下设“《红楼梦》校订组”,调他任副组长,从此一头钻进去,钻成了蜚声国际的红学大家。

⑬冲刺选择在西域。

⑭情结是早就种下的。据其自述:抗战时失学,在家种地,读到了李颀、高适、岑参等描写西域风光的诗,从此我心里就一直存着一个西域。抗战胜利后,我读到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追求佛典精义而万死不辞的勇气,实实震撼了我的心魂。窃以为为学若能终身如此,则去道不远矣;为人若能终身如此,则去仁不远矣!

⑮圆梦却要等到花甲之后。在一般人,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冯其庸,却是“老来壮志未消磨,西望关山意气多。横绝流沙越大漠,昆仑直上竞如何?”从1986年到2005年,积20年之力,冯其庸十闯新疆、三登帕米尔高原、两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整整绕塔里木盆地走了一圈。尤可称道者,2005年8月,他以83岁高龄,登临帕米尔高原4700米的明铁盖达坂,立下玄奘东归入境山口的碑记。9月,他又率队进入罗布泊、楼兰。在大漠腹地整整探索了17天,弄清玄奘回归长安的此段路程。收获堪称史无前例,有诗、画、影、书、文为证。西域行给了冯其庸新的学术生命。

⑯颐养托身于京东。

⑰冯其庸有瓜饭楼。斯楼在通州张家湾,通州在京城之东。

⑱楼号“瓜饭”,是为了纪念童年那段难忘的岁月——有瓜代饭,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B】冯其庸感念瓜,怀念瓜,纪念瓜,在小园,在客厅,在书画。他有一首题画诗,咏的即是南瓜:“老去种瓜只是痴,枝枝叶叶尽相思。瓜红叶老人何在?六十年前乞食时。”

⑲人老了,需急流勇退,消闲静摄。但是,他的学问不让他退,他的名声不让他闲。结庐避闹市,难拒车马喧。

⑳外省书画商一路拐弯抹角摸到京东。某次,我恰好在场。面对来客抛出的炒作方案,许诺的重金酬报,冯其庸淡然回答:“书画不需要炒作,我也不要那么多钱。

(有删改)

【注】冯其庸,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一代国学大师,书斋名瓜饭楼。

表达与交流(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