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4445116
日期: 2024-09-07
月考试卷
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承接了国家对于研学旅行政策的切口,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将教育和旅游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自然景色、历史古迹、博物馆等场景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研学旅游的开展离不开研学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大时代下,研学旅游教育内容越来越细分,“研学+”的模式逐渐成为发展研学旅游的重要产品选择。当下研学旅行的发展模式分为六种类型:农业研学、生态研学、科技研学、工业研学、营地研学和红色研学。

(摘编自《文旅融合时代下,研学旅游有哪些“研学+”发展模式?》)

【材料二】作为文旅融合新业态,研学游的出现被市场和家长寄予厚望:市场希望用富有教育属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望子成龙的家长;家长期待用比普通旅游更多的花费换来孩子更多的学识和人生体验。人们乐见研学游的蓬勃发展,因为理想中的研学游是一个双赢的产品,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两方需求叠加,事实上大大增加了研学游产品的设计难度。这不是一个头脑一热就可以轻易上马的项目,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前期调研、试游,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更新。如果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态做研学游,无益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个共识已经基本确立:旅游是研学游的载体,教育是研学游的目的。因此,研学游的有关设计配置,都应围绕其教育目的,而非一味顺应旅游逻辑。寓教于乐,是研学游的初衷。

(摘编自《让研学回归寓教于乐》,2023.7.22“光明网”)

【材料三】在田野、在林下、在河边,融入自然,体验农事,品味民俗……随着研学旅游日益火热,延安市黄龙县因地制宜打造研学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内涵,吸引了一批批研学团队纷至沓来。

近年来,白马滩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以“康养度假·科普研学”为主线,坚持“研学兴村、科技兴农”,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探索“研学+民宿”“研学+乡村旅游”“研学+露营”等新兴研学旅游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暖山河畔露营基地、碾子湾白马云栖田园民宿等一批乡村研学旅游项目,形成白马滩镇研学旅游特色品牌,有效促进研学旅游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助力全镇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摘编自《陕西黄龙:“研学游”劳动“乡村热”》,2024.5.21“经济网”)

【材料四】目前的研学游市场还不够规范。比如个别团用名师做噱头,价格虚高,有的收费存在没有列出收费明细、让家长不能明白消费等问题;研学游机构也鱼龙混杂,出现资质不全、研学项目良莠不齐等现象。研学游偏离了“教育+”的正轨,不仅可能损害学生家庭的合法权益,还可能误人子弟,违背了教育部门推进开展研学游的初衷。

研学游不能野蛮生长,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能偏离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正轨。要加强对研学游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制度。家长也要理性看待“研学热”,不要盲目跟风、盲目攀比。

消费者的理性与市场的规范也是有正相关关系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研学游时,也要多问多想多记,做到“货比三家”,用行动剔除市场上的“劣币”。“研学热”要“热而有度”,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等各方要正确认识与对待研学游,多方合作共同促进研学游走向“研学优”,让研学游回归教育本位。

(摘编自《莫让变味研学游伤了孩子》,2024.5.13“光明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燕子在春天的唱词

何蔚

①江汉平原的燕子比炊烟飞得远,炊烟只往一个方向飞,燕子可以飞往任何方向。

②六岁以前,父母带着我借住在一户张姓人家里。张家是黄陂人,一家三口,有三间红瓦房。户主张爹爹是生产队里的屠户,因此他家中总是若有若无地飘荡着几丝荤腥气。老家江沿湾是个大村湾,里头还套着几个小村湾。我们借住的张家在前湾,亦称黄陂湾,整齐的红瓦房里住着清一色的黄陂移民。因此,与我童年的乡音产生碰撞最多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汉阳土话,而是“旁逸斜出”的黄陂口音。

③一年之中,老家至少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到燕子。它们在赭红色的屋顶上盘旋,那叫声听起来仿佛带着些许黄陂口音。隔壁刘家有个小妹,是我唯一的玩伴,她喜欢唱样板戏。刚听她用黄陂腔唱完一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我就觉得那些燕子的叫声,至少被她抢走了一半,我也会扯起嗓子,用汉阳乡土调高唱“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这时我才会觉得,燕子的另一半叫声被我夺了回来。

④张家屋前横着一条水沟,一排枫杨树,把我童年的视野圈定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由于少有玩伴,燕子就成了最能吸引我的事物。可我不明白:它们在这家做窝,在那家做窝,为什么不在张家做窝呢?

⑤六岁那年,我被送到爷爷、奶奶身边寄养。他们住在离黄陂湾不远的土墩上,那里有一栋青砖青瓦的老屋,屋顶上散发着久远的乡土气息。老屋有一间正房、一间厢房和一间后房,整栋屋子仅正面墙上有一扇小窗。

⑥年久失修的墙面有多处裂纹,墙头和瓦缝里摇曳着几株蒿草。老屋远不如张家的红瓦房宽敞,就连炊烟也显得格外“蓬松”,有时还会倒灌进来,呛得人直流眼泪。然而,就是这样一栋破旧的屋子,其大门右侧的墙壁上居然挂着一个完整的燕子窝!尽管燕子早已飞离,可这个空空的燕子窝还是让我兴奋不已,它弥补了我在张家盼望燕子做窝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的失落。

⑦我很快就适应了老屋里的生活,春天也很快就搭着柳条上的暖风跟了过来。春风呵出来的每一口暖气,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老屋。先是墙脚缝里的苔藓有了越来越明显的绿意,接着是后门口的桃树,每根枝上的花蕾都鼓起了腮帮子。

⑧我不止一次站在板凳上隔窗眺望,幻想着借助木框去定格窗外,窥探门前的小树林里还有哪些树木正在蠢蠢欲动,而小树林呢,里头总会响起杂乱而又有趣的鸟鸣,让我的脑子一阵阵“膨胀”,好像随时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蹦出来。

⑨老屋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呢,它还赐予了我好几个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我和他们用汉阳话互问互答,我从黄陂湾带来的孤独感很快被一扫而空。我能感觉到,我在老屋门前奔跑的速度,比我在张家门前要快许多。

⑩那一年,老屋又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燕子回来了!它们是吹着口哨,突然冲进屋里的。两只燕子同时落在去年的旧巢上,衔回了春风一样的歌谣:“叽叽叽叽咕,叽叽叽叽哩……”我正听得入迷,奶奶从厨房里走出来,笑眯眯地问我:“你晓得燕子唱的是什么歌吗?唱的是——不吃你的谷,不吃你的米,只在你的屋里做窝……”我认真听了几遍,越听越觉得像,越听越觉得奶奶说的正是燕子唱的。

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索性跑到屋外,在门前的苦楝树下手舞足蹈,模仿着燕子唱起来:“不吃你的谷,不吃你的米,只在你的屋里做窝……”那个春天,我把燕子的歌谣翻唱了不止一千遍。

⑫那是我在老屋度过的第一个春天,它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从那以后,凡是从燕子嘴里吐出的唱词,都可以被我随口翻译。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