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1003641
日期: 2024-05-04
月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日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心生“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的困惑,提出“古诗鉴赏有没有答案”的疑问。

②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彰显了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文体,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含义深长的同时又追求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看到大雪纷飞,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裹,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誉瀑布奇观,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会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满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精当易晓,韵味悠长,成为现代生活中生机勃勃的文化存在。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也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达载体。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凝聚到诗词之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同频共振: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进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 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每读及这些诗句,就更能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一时的挫折便显得不再难以逾越。

④今天,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那些亲近自然、缘事而发的诗句,能让人逸兴遣怀,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充满趣味的“闲看儿童捉柳花”,体现境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借助诗歌,人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凝视自然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⑤古诗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的胸襟抱负,温厚美德、日常哲思、闲情逸致,给予我们情感思想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理解诗歌,不在于答案是否标准,而是从正确的语词训诂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地抵达诗心,给出合情合理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目归。在汉字的搭配组合中探寻多样性和可能性,也是诗歌言约旨丰的独特意蕴之所在。

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如此诗所言,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5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跟我登上“雪龙2号”破冰船

①“雪龙2号”是一条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兼具极地考察站后勤物资运输能力的“绿色”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于2019年7月11 日在上海正式交付,当年年底被编入中国第 36 次南极考察队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自此,我国极地科考进入“双龙探极”新时代。

②“雪龙2号”总长122.5米,排水量约1.4万吨,满足包括极区在内的无限航区航行和作业需求。作为一艘现代化的破冰船,它的破冰能力最为令人关注。“雪龙2号”是全球首般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艏向破冰时能以 2~3节船速连续破 1.5米厚的冰加 0.2 米的雪;艉向破冰可在 20 米当年冰冰脊(含4米堆积层)中不被卡住,可实现冰区快速掉头。这意味着“雪龙2号”具有更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的极地考察区域,并延长在南极和北极的考察时间。

③“雪龙2号”拥有集智能航行、智能能效、智能机舱、智能船体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全舟共安装设置了 7 000 多个智能感应“神经系统”。这套智能化平台可以对内、对外收集信息,优化船体功能,也可以使其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自动驾驶,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气取、交换和展示。机舱智能化平台可以对主柴油机、发电机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记为船舶操作提供决策建议,提前发现船体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并实现船舶和科考认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④“雪龙2号”续航力2万海里,载员90人,自持力160天。由于安装了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并配备两套动力定位系统,可在6级风、1.5节流速时满足漂泊调查作业要求,通过船上电力推进器、艏艉侧推协调配合,船艏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可以动态克服风、浪和海流,使船“稳如泰山”,实时地把船稳定在需要的位置和方位,满足大型科考设备的位收放要求,为定点的科学考察提供精准的位置。当遇到坚硬高大的海冰冰坝时“雪龙2号可以利用艉向破冰能力,船艉的螺旋桨就像“粉碎机”那样,将冰脊下方的冰块“掏空”,帅气地原地掉头,在冰区航行和作业时可以做到“闪转腾挪”,机动性表现更强。“雪龙2号”随船还配有一架莱奥纳多 AW169 型直升机,用于承担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人员运送、远距离看和物资吊运等任务。

⑤ 作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雪龙2号”科技含量更足,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实现了诸多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利用配备的各型绞车、吊架、海底取样器、温盐深仪(CTD,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声学设备、水下机器人等,科研人员可在船上开展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生物等环境基础综合调查和观测,进行有关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海底地形、生物资源调查。船上配备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可以对现场采集的数据和样品进行分析、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极地科考中,科考队员进行取样调查和布放海水探测器的时候都是站在船边,安全隐患很大,如果船边浮冰太多,取样器甚至无法下水。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雪龙2号”建有一个160 平方米的月池车间,设置一个约 10平方米、直通海水的“井口”这个“井2”被称为“月池”,科考仪器设备可以从这里直接入水,即便是 100%海冰覆盖的海区也能进行采样作业,极大地提升了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雪龙2号”还在甲板上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同时,随着破冰能力的增强,甲板设备抗低温性能和保温设计也更好,可以把原有的仅限于夏季的考察延展到春季和秋季,有利于更加系统掌握极地海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下雨天出门远行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行李箱出门了。

③天在下雨,让原本就显得有些悲壮的远行更添了一份凄凉。雨不大,缠绵如丝,像是故土对他恳切地挽留,轻轻柔柔飘落在他的头发上,于发梢积出细小的雨珠连成网,将他的薄外套淋得到处是深浅不一的痕迹。天阴阴的,压下来,世界晦暗。透过这迷离的雨雾,他恍惚看到路上的行人向他迎面走来,汇成浩荡的人潮,或者说,是他感到自己正孤独地在人潮中逆流而行。

④“我要去哪里?”他脑海里忽然冒出这个问题,但他马上清醒过来,他要去赶公交,去火车站,去寻找诗和远方。诗和远方,多么诱人的字眼,那里春风十里,鲜花遍地,阳光从枝叶间斑驳落下,湖面静若碧玉。

⑤彼时正是十一月,冬寒料峭。他站在公交车站台上,缩着脖子,手插口袋,望着坑坑洼洼的马路,内心茫然。雨越下越太,雨珠一串串沿着站台的棚檐滴落下来,形成一片雨帘将他包围在里面。

⑥破旧的公交车终于摇摇晃晃地来了。门打开的那一刻,他真想扭头回去。车上乌泱泱地挤满了人,污浊的空气冲出车门,巨浪一般朝他扑面而来,天地间雨的清新与惆怅顿时消失全无。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在司机不耐烦的催促声中上了车。

⑦车上真挤。他背着吉他,拖着行李箱硬着头皮使劲往里面挤去,车上的人勉强闪开身为他攒出一条缝。他艰难地裹挟在乘客当中,动弹不得,在这密不透风的小匣子一般的空间里,各种人身上散出的气味和发动机的汽油味混合在一起闷得他喘不过气来,胃里翻江倒海。顿时,他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⑧诗和远方连影子都未照见,生活已给了他当头棒喝。

⑨车外,雨还在下。车窗上的雨越积越多,由细细密密的小颗聚集成大颗,从玻璃窗上艰涩地滚落,像一个人哀怨的泪水。他看得出了神,觉得这场雨应该下在马孔多

⑩我要去哪里啊?哦,要去远方,要去寻找向往已久的诗意生活。可车上这些人呢?他们也是去追求诗和远方吗?

⑪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年迈的老人背着蛇皮袋,颗颗巍巍地佝偻着身躯。魁梧的大叔倚在座位旁玩手机,几个中年妇女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时髦女郎的电话响了又响……他从狭窄的缝隙里望过去,一时间分不清是自己上错了车还是他们搞错了目的地。

⑫车一站一停,离终点站越近,人就越少,车里的空间有了松动。年轻妈妈在一个空出来的座位上坐下,把孩子放在自己膝上。有青年人给年迈的老者让了座,老人坐下后把巨大的蛇皮袋紧紧地抱在怀里。中年妇女要下车了,彼此道别,约定“下次再聚”,这使得车里一下子安静了不少。那个魁梧的大叔呢?他没留意,依然一心扑在手机上。

⑬就这样,公交拖着一车截然不同的人,到达了它的终点站。

⑭火车站的大楼巍然盖立在眼前,尽管是下而天,人群依然如翻涌的浪潮持续不断地奔向它。他愣愣地看着,火车站的口可真大,似乎能吞下全世界的旅行者,而来来往往的列车,就像这巨兽缓缓蠕动的肠道。他忍不住抬头望身后的公交车,犹如一个被遗弃的玩具,刚刚吐出那个背着蛇皮袋的老人,然后缓缓关上车门,一滴一拐她驶出他的视线。他似乎看见,多年以后回到故乡的自己,大约也是这个模样,背着把旧吉他,步履蹒跚,眼光浑浊。

⑮雨仍是下个不停。

⑯视线愈渐模糊。他打了个寒战,忽地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话:“别傻了,十一月的马孔多下雨很正常。”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比公交车更拥挤的人群,更错综复杂的世界。他顿时醒悟,所谓的诗和远方,从来就是这样。

⑰他整了整行李,迎着风雨向火车站走去。多年以后,当他想起那个独自出门远行的阴雨绵绵的下午,总会像回想起一句箴言那样在心里念叨,十一月的马孔多本来就会下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01原文有改动)

【注】①马孔多:《百年孤独》中一个虚构的城市。马孔多在下雨,反映一种孤独忧愁的心境。

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

阿尔焦姆很少收到弟弟的信。每当他在市苏维埃办公桌上见到灰色信封和那有棱有角的熟悉的字体,他就会失去往常的平静。现在,他一面撕开信封,一面深情地想:“唉,保夫鲁沙,保夫鲁沙!咱们要是住在一起该多好。你经常给我出出主意,对我一定很有用,弟弟!”

保尔信上说:

阿尔焦姆:

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情况。除你以外,我大概是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的。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我在争取恢复健康的战场上,继续遭到生活的排挤。

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比上一次更厉害。最可怕的是我现在没有力量反抗了。左臂已经不听使唤。这就够痛苦的了,可是接着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我本来只能在房间里勉强走动,现在从床边挪到桌子跟前也要费很大劲。到这步田地大概还不算完。明天会怎么样——还很难说。

我已经出不去屋,只能从窗口看到大海的一角。一个人有一颗布尔什维克的心,有布尔什维克的意志,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向往劳动,向往加入你们全线进攻的大军,向往投身到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钢铁巨流中去,可是他的身体却背叛了他,不听他的调遣。这两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悲剧吗?

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能够重返战斗行列,相信在冲锋陷阵的大军中也会有我的一把刺刀。我不能不相信,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和共青团教给了我反抗的艺术。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克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适用。

……

握手。

你的保尔

写作(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