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1130383
日期: 2024-11-20
期末考试
班级组织开展“山水草木总关情”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24分)
文学社开展“阅读·想象”主题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6分)
阅读

稻草人

李娟

    是的,我回家后,我妈给我安排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做个假人,用来立在葵花田里吓唬鹅喉羚①。

    此类道具俗称“稻草人”。

可戈壁滩上哪来的稻草?连普通草都没几根。

    我沿着地边的水渠上上下下遼巡了很远,只拾回一只上游冲下来的破塑料桶和两只装过化肥的包装袋,以及几只空农药瓶。

    在野地里做饭大多烧煤,唯一的一罐液化气用于救急,能省则省。此外还有一堆粗柴枝,是搬家时随车拉来的,主要用于引火,已经不多了。我在柴堆里翻了翻,挑了几根最粗最长的,重叠起来绑成一把一人多高的十字架。

    再把那两只白色包装袋撕开胡乱缠上去,最后将破桶顶在架子最上端。

    ——但这个东西怎么看都没个人形。我便翻出我妈的一条旧围裙和一件起满毛球的旧毛衣,给它穿了起来。

    这回体面多了。

但左看右看,未免太平易近人了,能吓唬得了谁?

又把那几只农药瓶用绳子系成两串挂在它胳膊两边。

我把这个寒砂的稻草人平放在门口空地上,等我妈回来验收。

A.我家的鸡好奇地围上来,来紧去,议论纷纷。

后来丑丑②对直走过去,就地一趴,枕着它的臂弯睡了。我妈的旧毛衣真温暖。

我妈回来后看了一眼,没有发表评论。

    她房前房后忙乎了一阵,没一会儿,这位假人先生脖子上给挂了一长串花花绿绿的项链,是她用塑料包装纸拧成条编的。

    然后她又毁了狗窝的门帘,给假人先生围了面披风。

     最后我妈把这位先生竖起来靠着蒙古包站立。

    示例:稻草人本无思想,一个“无奈”却令其顿时有了尴尬的情态,“哄孩子”“被拴见”使想象的画面更具体,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它看上去无奈极了,像是为了哄孩子不得不这身装扮然而又被外人迎面撞见。

示例:稻草人本无思想,一个“无奈”却令其顿时有了尴尬的情态,“哄孩子”“被拴见”使想象的画面更具体,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第二天,我俩抬着它走进葵花地,将它稳当当地栽在地上。

    我妈最后一遍打理它的衣服,冲天边的鹅喉羚念叨:B.“再别来我家了,饿了就去别人家吃吧,东刘老板最有钱了

    离开时我又回头看了一眼,它高高凌驾在海水一样动荡起伏的葵花苗地中央,滑稽而凛然不可侵犯。

有了假人先生,且不说在对付鹅喉羚方面是否有效,当夜我们总算稳稳睡了个好觉。

真是神奇,往常一入夜,丑丑就会神经兮兮地大喊大叫个没完。但今晚却出奇地安静。

我想象一个巨大而宁静的领域,以假人为中心,以鹅喉羚的视距为半径,孤岛般渐渐浮出月光下的大地……

    我却渐渐下沉。深陷睡眠之中。

    清晨,我去看它。朝阳从地平线隆起,光芒从背后推来,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啊走啊。假人先生越来越近,纹丝不动,迎光而立,孑然一身。

    昨天夜里它经历了些什么呢?明明才诞生一天,但此生已经比我漫长。他坚定地沉默,敛含无穷的语言。

(选自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减)

【注释】①越喉羚:牛科,羚羊属的哺乳动物,体形似黄羊。②丑丑:作者家养的一条小狗。

校心理社团开展定期爱心互助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2分)
阅读

“公园20分钟效应”爆火的背后,或与人类起源有关?

你听揽过“公图20分钟效应”吗

“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到公园待上20分钟,吸收大自然给予的养分,即便不做运动也能让人状态更好”。最近,这种低成本的解压方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极力推崇。他们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公园20分钟实践,表示“真的有用”“治愈力量强大”“效果惊艳”……

    “公园20分钟效应”到底是个啥它真的有网友说的那种“奇效”吗

    这一切还要从发表在《心理学前沿》的一篇文章说起。在这篇文章中,文章的第一作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玛丽科洛·亨特博士指出:人们与自然接触有助于压力緩解,效果在20-30分钟时最显著。而这也就是“公园20分钟效应”的由来。为了证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亨特及其同事还设计了相关实验。在实验中,36名参与者被要求在8周的时间内,每周至少3次走向户外,在公园等地持续待10分钟或更长时间。之后,研究人员会每两周一次采集他们接触大自然之前与之后的唾液样本,以测量其应激激素的水平。

    那么,人体应激激素的水平代表了什么呢科学家为什么对此进行测量

    事实上,人体的应激激素是为了维持机体平衡而生的。如当恐惧、创伤或严重的身体运动发生时,身体都会释放这些物质,以保持身体状态的稳定。当应激激素处在较高的水平时,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长期积累容易造成过早衰老和大脑萎缩等症状。而当这种应激激素过量了,会对人体造成如导致肥胖、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等负面影响,严重者还会扰乱血管内壁的功能,引起动脉内斑块的累积,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它也被称为“死亡激素”。

    那么,“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能降低人们的应激激素水平吗

结论让亨特及其同事大吃一惊。

    数据显示,仅仅20分钟的大自然体验就足以显著降低实验者的应激激素水平。但如果人们能多花一点时间沉浸在其中,如坐着或散步20到30分钟,应激激素水平就会以最高的速度下降。在那之后,额外的减压效益虽然会继续增加,但速度会变慢。“这项研究提供了大自然体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们的压力水平,并通过解决测量有效自然剂量的一些复杂性开辟了新天地。”亨特说。

    事实上,在“公园20分钟效应”提出之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身处在森林环境中,对人体的诸多好处。美国犹他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大卫·斯特雷耶曾经提出一个名为“三日效应”的理论。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脑需要处理各种状况与资讯,久而久之容易疲乏,这时候,若是能够将步调放慢,停止琐碎的事务,并身处在治愈人心的自然环境中,不仅能恢复元气,还能增强人的脑力与反应速度。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他曾在一群参与斯特雷耶实验的野外求生训练者身上进行实验,并证明了这一点。经过了3天的荒野背包旅行后,这群人的创意能力提升了50%。除此之外,英国艾克塞特大学曾分析1万名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数据,并且追踪他们过去18年生活的地方。研究发现,住处附近绿地较多的居民较少有精神疾病问题。

    那么,人类亲近大自然就能减轻身心压力,背后存在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呢

    这一切还要从人类进化说起。研究者们认为,自然环境之所以可以让人降低压力、身体放松,是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演化的。因此,相较于车辆与高楼大厦,人类的感官对于植物、溪流的气味和视觉信息更为适应。也就是说,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对自然有着天生的亲密度。

    因此,不管是从人类进化角度还是从人的身心发展角度,走出室外,去公园里、去大自然中休息一下,都是一项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大裨益的选择与尝试。从古至今,这颗“自然药丸”都是治愈我们身体与精神的良方。(选自澎湃新闻有删减)

班级开展“走进白居易”诗文鉴赏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8分)
班级开展“表达与交流”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