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2-27
开学考试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的统治阶层认为,巡按是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明太祖说:“民之休戚,系于牧民者之贤否,咨询得失,激浊扬清,则系乎风纪之职。”在中央,明代巡按的选拔、遣派、考核都由皇帝直接负责;在地方,还设有专门的衙门,不受布政司和巡抚的管辖,会同巡抚行使监察人事司法之权,巡按对六品以下的官员还可以直接问拿。明代还建立了以卑临尊、岁一更替、任职回避等制度,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加强了对巡按御史的管理,仅在英宗时期,就对25名巡按进行了指控。明代时期,在地方设立的按察司与巡按的按察司制度相互配合,双轨并行,形成了明代独特的监察体系,在监察地方吏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赵京京《明代巡按制度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年),虽然沿袭明朝巡按制度,并“许巡方御史不时纠劾”之权,但顺治帝也一再声称,巡按御史“贪婪掊克者甚众”,甚至每有巡按贪赃枉法,便有满族官僚借端倾陷汉人大臣,致使满汉官僚尖锐对立。顺治十一年(1655年)四月,郑亲王济尔哈郎还以奉差官员随带员役、马骡、廪粮草料等项甚多,直省地方频年水旱,供应艰难为由,提出暂停派遣巡按的意见。顺治十七年(1661年)六月,都察院又以云南用兵,粮饷不足,请停巡按御史。

此后,顺治帝令大臣具奏,从而引发了一场巡按废遣之争。清初著名史家谈迁在论及顺治罢巡按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盖满人意以巡使掣其肘也”。顺治十二年(1656年),都察院左督御史龚鼎孽力请恢复巡按,但“满人不以为然”。

——摘编自林乾《巡按制度罢废与清代地方监察的缺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促成了中国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发端,洋务派的科技观由此形成。针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国藩等人提出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的构想。“他们对西方技术的兴趣是直接由内战引起的。”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对近代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洋务派设译馆,培养翻译人才;开办新式学校,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洋务派的科技观经历一个由浅到深渐变的过程。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了30余年,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近代化的问题,最终失败。这根源于“中体西用”本身存在着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

——摘编自高庆节《试论洋务派的科技观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维新派把科技进步看成是国家强盛最有力的杠杆。他们看到了科举制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巨大障碍,围绕着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废除科举,创办新型学校,必修自然科学。在维新派的号召下,一时间学会林立,如雨后春笋,“除去与维新运动有关的学会,自然科学方面着实是“有一学即有一会',有农学会、矿学会、工艺会、化学会等”。学会大都以“兼采中西各法与天地自然之利”,“互相讲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持译书局的工作,编译了大批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内容的教科书,并创办报刊,积极宣传“西人光化电声算之述作”。总之,维新派对中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做了极大贡献。

——摘编自胡晓登、周松柏《戊戌维新与近代科技在中国的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的办法,于是粮票出现了。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俗称“满天飞”。后来每个省有了自己的省粮票,俗称“吃遍省”,密某些市还有自己的市粮票,俗称“本地吃”。之后,食用油票、布票也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较大的矿厂、学校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从1958年春节开始,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糖、白糖、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现了凭票定量供应。从此,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极为少见。城镇粮食的凭证定量供应始于1955年,国家规定居民口粮按照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及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习惯,确定9个等级的供应标准。在这种物资奇缺的时期,被称为“宝中之宝”的粮食,以这种方式被国家严格控制。

——摘编自陈煜《中国生活记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票证”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围绕论题展开叙述。)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