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半期(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体现的本质是(    )
A、 诸子思想推动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
B、 诸子创立新的学派以指导各国变法
C、 诸子针对社会现实提出的政治主张
D、 社会剧烈变革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
下表是《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载的公元前2世纪后期以来,儒家以外诸子著作数统计表,该表反映出汉代(    )

名称

阴阳

纵横

小说

37

21

10

7

6

12

20

9

15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114

1380

A、 各家思想流派百舸争流、齐头并进的局面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并未施行
C、 尊崇儒术背景下诸子思想的流传与发展
D、 统治者选择性地采纳了尊崇儒学的建议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如图是1870年和1913年英、法、德、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

A、 自由竞争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B、 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
C、 美德两国的贸易量高于英法
D、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1922年,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德国放弃在苏俄的财产,两国放弃战债及战争造成的经济赔偿,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苏俄此举旨在(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赢国内战争
B、 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以换取西方国家支持
C、 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
D、 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沙皇时期,俄国的文盲率高达75%,到1939年,苏联全国识字居民达87%,城市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了四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倍增长。这一成就(    )
A、 表明苏联把教育放在首位
B、 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
C、 提高了苏联政治的民主化
D、 缩小了苏联城乡收入差距
冷战时期某国国内出现经济困局,缺乏资金供应来推动社会正常运行,国内更出现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问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该国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短期贷款
B、 该现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C、 该国政府可适当减少政府宏观干预
D、 建立及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7日,欧盟成员国已就对俄实施第五轮制裁达成共识,新一轮制裁内容包括:从2022年8月开始,欧盟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下列有关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体
B、 欧盟最大的成员国是俄罗斯
C、 欧盟成员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利
D、 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制衡美国”
16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农业“连续遭遇危机”,再加上圈地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双重影响,失业人口不断增多,从而引发了持续的社会动荡。这些状况(    )
A、 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加速了英国殖民扩张进程
C、 阻碍了英国宗教改革进程
D、 推动了英国工业文明发展
下图为1980年和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据下图可知(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 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C、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D、 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

材料分析题(本题共三个大题,共5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认为,单靠热情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他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国家里,第一个任务就是拯救劳动者。”并于1917年10月29日(俄历)发布《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法令,1919年3月发布《劳动保护和社会保证纲领》等法令。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幼儿园……

正是这些平凡的设施,在实际上能够解放妇女,减少和消除她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上同男子的不平等。”

——摘编自房管顺《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福利》

材料二:大萧条对美国西部脆弱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打击极为沉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部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和第二次新政期间建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重建金融公司、国家青年署等其他新政机构,使联邦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时向西部各州注入大量资金,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总额超过124.95亿美元,名列联邦资金在美国各地区分配的前茅。联邦政府的这些公共工程项目,满足了西部人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传统观点认为“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然而大萧条深深地震撼了西部,数百万西部人发现他们要在简单的生存方面依赖联邦政府。——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三:1945年,工党在选举中获胜,提出以最快速度实施一个建房计划,直到每一个家庭都有高水平的住房;建立为所有人的保险法,保证将人们遭遇困难时的痛苦减低到最小程度等。1948年,首相艾德礼向全国宣布:“四项立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法、国民补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明天将开始生效。”如《国民保险法》的覆盖面不只包括特定的职业和收入群体,而是覆盖了全体国民,保险计划由国家具体执行并承担责任。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险在制度上,有的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权关系,有的出现不同行业之间的制度差别,英国将这些项目都置于一个统一的制度之中。

——摘编自杨吉磊《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即相互影响,又互相批判,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百家争鸣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起用好儒术的田蛤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四(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