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初返校考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0-05
开学考试
选择题 I(本大题共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23 题 15 分,第 24 题 18 分,第 25 题 18 分,共 51 分)
古代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近代以来西医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学焕发新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药的各方面理论也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哲学,突出表现在人与自然,人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因此,中药理论并不从具体微观成分出发。

——陈信云《中药学》

材料二:1825年,英国医生郭雷枢随英国商行到广州,开办了一家诊所,为广州的中国居民及外国人治病。由于大量的英国散商船只及美国商船几乎都没有随船医生,于是,郭雷枢向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建议在黄埔建立了一所“海员医院”。1834年,美国医生伯驾受美国教会的派遣来到广州。当时岭南地区眼病患者十分普遍,而中医向来不善眼科。于是,伯驾创办了眼科医院。1838年,中华医务传教会成立,试图“通过为中国人治病来向他们展示基督教实际的慈善”。

——董少新《19世纪前期西医在广州口岸的传播》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医专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政要治病、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文革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炎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总销售额125.7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

——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60年

亚伯拉罕·达彼发明铁轨

1801年

矿业工程师查德·德里维斯克成功试制成一台蒸汽机车,试图代替马匹拉车,但在试验中失败。

1814年

矿业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但在试验中失败。因运行时烟卤冒出火焰,矿山周围居民称其为火车。

1817年

斯蒂芬森受投资人皮斯之邀,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之间的铁路。

1825年

斯蒂芬森驾驶他设计建的“旅行者”号,载客630名,在达灵—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

1830年

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上正式运营。

——编自(英)斯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表2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

发展阶段

筑路总里程(千米)

综合统计

大事记

起步(1876—1894)

473.4,其中官办占

69.3%

全国总里程

2.3万千米,计

0.23千米/百平方千米,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高潮(1895—1911)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

83.5%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走向高峰(1912—1937)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

86.7%

1923年,京铁路工人罢工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材料三: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铁路运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每况愈下。进入21世纪,在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再度将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英国铁路通过国有化得以重振。中国则开启以高铁运输、研发、贸易为核心的——“高铁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开始对外出口。

——据克里斯事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历史是无情的,谁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谁就会收到历史的惩罚。这样,从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

——节选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