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如果说守护“乡愁”是让人能够看到记忆中的乡村,留住“江愁”则是要让“共饮一江水”的人们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长江沿岸文化。进入新时代,沿江城镇统筹长江文化保护与利用,以各种新潮的创意方式打开万里长江上的一段“江愁”。
以绿色为潮
江苏太仓东林村形成“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的四轮驱动循环模式,以生态化实现循环农业。同时,不断注入科技力量,建成以智慧大脑为支撑的一体化农业平台,引进智能灌溉、飞防植保等新型科技,建立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打造东林特色“生态农业名片”。东林村又依托循环农业发展根基,发展与生态循环农业相关联的二、三产业,建设了生态养殖场、万吨级秸秆饲料加工厂、金仓湖米业、有机肥料厂(养殖场产生的羊粪辅以稻麦秸秆等,施用高效复合菌种进行发酵)、食品加工厂(自动化的生产线对羊进行深加工,生产羊肉卷、红烧羊肉、羊杂汤等产品),还依托生态园、味稻公园加快了农旅融合发展。一产发家、二产兴家、三产旺家,随着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东林村村级收入渠道也转为多元化。2021年,东林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4.5万元。
以时尚为潮
南京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生存的城市,江豚是南京市民的“心尖尖”,是南京人的“江愁”。长江边的五马渡,相传是西晋末年司马睿等5个司马氏王族渡江的地方。近年来,该地成为南京后备箱市集的发源地。南京将后备箱市集引入达摩古洞景区,让这个市集变成了一个充满经济和文化活力的社交空间。来这里出摊的不仅有忙活吃喝玩乐的小店主,还有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单位。有治愈画风的冰箱贴,有色彩丰富的江豚卡通贴纸,有可爱的江豚立体橡皮擦……一次次后备箱市集的聚会唤起了人们对江豚的美好记忆。
以复古为潮
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探索长江源头千里跋涉。数百年后,他成为了家乡江阴最耀眼的文化IP。当地以“游圣徐霞客”为纽带,与徐霞客长江溯源走过的城市联动,举办徐霞客学术研讨活动,开展“长江溯源霞客行”大型文艺演出,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江阴从“历史文化名城”向“文旅休闲名城”转型。为了让这座江城尽可能恢复徐霞客笔下的风貌,江阴推动沿江码头、工厂、轮渡等搬迁退让、绿色转型,生产岸线占比从2012年的72%降至目前的48%。腾出滨江空间,正好可以打造由8公里沿江公园、10公里生态运河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如今,经过生态修复的江岸已经形成了“江阴外滩”、窑港口湿地等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