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5
期中考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以载道”既是一种文艺创作准则,更是一种批评理论倾向。这种倾向跨越千年,一直深蕴在中国文艺批评体系土壤中,我们无法从价值论角度对其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辩证对待。诚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言,文艺批评无论孤立从政治标准出发还是从文艺标准出发都会出问题,前者会导致庸俗社会学批评,后者则会陷入“为艺术而艺术”的泥沼,两者都不利于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五四”以来,对文艺批评实践性的重视实现了对“载道”传统的有效接续,标志性的人物非鲁迅莫属。在《对于批评家的希望》中,他表达了对当时一些“痰迷心窍”式批评家的讽刺:“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则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这些所谓的批评家犯了先入为主、僵化固执的毛病,没有结合文学实践展开批评。结合鲁迅对当时京派文人“象牙塔式创作观念”的批判,可以看出他的确实现了理论主张与批评实践的一致。在鲁迅看来,文艺是匕首和投枪,文艺批评也应具有类似的性质,这样才能挣得一个文学的大光明。很显然,这种批评观点与古代“载道”式文艺批评观如出一辙,所以孙郁指出鲁迅“在人文传统和马克思主义遗产的参照下,从艺术规律出发,以中国特有的话语方式,表达对于文学的不同理解”。这一观点富有启发性。笔者认为,其中“中国特有的话语方式”起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指向现实的、有为而作的批评传统。这种传统是对古代“载道”传统的接续,又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对实践性的追求相互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国当代批评话语。其次,是对古代诗话式批评“直抵本质”的言说方式的吸收。中国古人在表达对某些文艺现象、作品风格、名物句读的看法时,往往省略繁复的论证过程,直接表达个人见解。表面看来,这种方式似乎极不科学,但仔细考察会发现,撰写诗、文、评的作者,往往是各自时代文采斐然的大家。他们艺术修养极高,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的见解往往能达到鞭辟入里、高屋建瓴的效果,令人信服且富有启发性。

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早期批评家往往具备上述特征。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表面上否定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精神却是他们体内永恒的基因。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鲁迅,全文第一次发表于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这个日子正值鲁迅逝世七周年,当时的编者按称发表该文“以纪念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此后,以解放区为中心,开展了大规模学习《讲话》精神的活动。作为副产品,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今天看来,鲁迅身上潜存着中国特有的“传统话语”,扮演了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与古代文艺批评之间的中介角色。或者说,古代“载道”传统、鲁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者之间存在微妙的逻辑关系,鲁迅是中介,古代传统是源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动力。借助对鲁迅的学习和推崇,实现了文艺批评的“载道”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主流文艺批评话语得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文艺批评领域发挥着显性的指导作用,但往往忽视其特有的中国面孔。实际上,文艺批评中对鲁迅传统、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文艺社会效果的重视,就是在与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精神对话。可喜的是,新时代的文艺批评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养成了一种文化自觉。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这些倡导极具现实意义。将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优秀遗产真正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同时,对“实事求是”的再度强调亦表明了重视事实、实践为先的态度。统而观之,毛泽东与习近平的两个《讲话》都对建构中国特色的文艺批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前者指明了文艺批评的方向,后者则进一步发掘了本土资源的重要价值,产生了正本清源的效果。

(摘编自韩伟《百年来传统文论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体系的互动》)

材料二:

如果依据中国古代“载道”诗学与梁启超等“据群学见地以观诗者”的说法,诗歌便被观念化了,反映了一种利用外部理念强行约束人类自由本性的思维。与此不同,鲁迅早年号召人们回到生命的感性世界。为了解释感性力量的有效性,鲁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对于生活在热带而且从来没有见到过冰的人,该如何使他明白什么是冰呢?这时,只是堆砌物理学和生理学的名词是没用的,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他一块冰,让他直接感受冰的刺激。

鲁迅郑重提出了与科学真理相对的“诚理”,由于诉诸个体生命或者内在自我的直接性感受,它提供的是一种不需要向外假借、不需要经过理性锤炼的感性认识,尽管鲁迅使用“理”来描述这种认识的形态,但实际上,“诚理”反对任何形式的理念化、观念化。文学对人生的意义体现了同样的道理,鲁迅指出:“惟文章亦然,虽缕判条分,理密不如学术,而人生诚理,直笼其辞句中,使闻其声音,灵府朗然,与人生即会。如热带人既见冰后,曩之竭研究思索而弗能喻者,今宛在矣。”尽管文学从不诉诸灌输和教导,甚至远离了一切科学化的、理性化的认识形态,但重要的是,它与主体内在的生命经验直接相关,读者在其中领会到的是自我内在生命力的提升。

不过,鲁迅内心深处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与沉重的历史使命感,使得他立足主体感性生命诗学原理的同时兼具政治与社会变革的指向,在这个意义上,他似乎重新回到了晚清群学与功利主义的逻辑。

(摘编自孙尧天《诗歌、政治与伦理——晚清群学思潮与早期鲁迅诗学观之关联探析》)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杀狗

老舍

一直到晚餐的时候,杜亦甫没有出屋门。他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走,有时候也躺在床上一会儿,心中不断的思索:一会儿他想去拼命,拼了命,也许一点好处没有,但究竟是自己流了血,有一个敢流血的就不能算国里没有人。一会儿他又往回想,白死有什么用处,快意一时,拿自己这一点点血洒在沙漠上,连点血痕也留不下吧?

白天周石松念“号外”的情景还在眼前。“特务机关报告:‘祸事之起,起于芝麻洲大马路二十一弄五十二号。此处住有我侨商武二郎,此人养德国种狼狗所生一黑小狗被人窃去。武二郎乃急来特务机关报告。即遣全部侦探出发寻查。翌日清晨,寻得黑小狗于海滨,已死。腹胀如鼓,项上有噬痕。乃就日常调查报告,检出反抗我国之激烈分子,得重要嫌疑犯十人,即行逮捕拷问,所蓄之犬亦一并提到。为促其醒悟,乃当面将十巨犬枪决。十人身后必有广大之背景,设任其发展,则黑小狗之血将为在芝我国国民之前导,由犬及人,国人危矣!’”当下时周石松念的很快,念完,头上见了汗:“为了一只小狗!左不去兵上岸,来屠杀,来恐吓,来肃清激烈人物与思想,来白找便宜!”

天黑一点,杜亦甫的心便紧一点,好容易初济辰和周石松两位同学都来了,他的胸中松了一口气。向外边看了一眼,院中已黑得可怕。初济辰躺在了周石松的床上,半闭着眼仿佛想着点什么事。周石松坐在破藤椅上,脸上还有点红,可是不像白天那么慌张了。杜亦甫靠窗子立着,呆呆的看着外面的黑暗。他想象着:自己握着一把手枪,哪怕是块石头呢也好,轻手蹑脚的过去,过去,一下子把个戴铁盆的敌人打得脑浆迸裂!然后,枪响了,火起来,杀,杀,无论老幼男女全出来厮杀,即使惨败,也是光荣的,伟大的人民是可杀而不可辱的!

正这么想着,一道白闪猛孤仃的把黑暗切成两块,象从天上落下一把极大的白刃。探海灯!白光不动,黑影在白光边上颤动,好似刚杀死的牲口的肉那样微动。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十几条白光一齐射出,旋转,交叉,并行,冷森森,白亮亮,把小小的芝麻洲穿透,一切都随现随灭,眩晕,迷乱,在白光与黑影中乱颤乱晃。

一道光闪到了杜亦甫的窗上,稍微一停,闪过去了;接着又是一道,一停,又过去了。他扶住了窗台,闭上了眼。

“我必须对你们俩说出来,要不然我就憋闷死了!”杜亦甫把头抬起来,看着他们。“我怯!”

“以卵击石,勇敢也是愚昧!”初济辰笑了笑。

“即使你说的一点不错,到底我还是怯!”杜亦甫的态度很自然了,像吃下一料泻药,把心中的虚伪全打净了似的。

“我也说不上我是怯,还是勇,反正我就是没主意!”周石松也微笑了一下。

全不再言语了,可是不再显着寂寞与难堪,好像彼此已能不用言语传达什么,而能默默的互相谅解。

他们就那么坐了一夜。

第二天,消息缓和了许多。杜亦甫回了家。他急于要看看父亲,父亲是国术馆的教师,平日他这个大学学生领袖很看不起父亲,到现在他还并没把父亲的身份提高多少,不过他隐隐的似有一点希翼,想在父亲身上找出一些平日被他忽略了的东西。这点东西,假若能找到,仿佛就能教他有一种新的希望。

只住着楼上两间小屋,屋外有个一张桌子大小的凉台,杜老拳师在凉台上坐着呢。

老人五十七八岁,矮个子;圆脸,黑中透亮,两眼一大一小,眼珠都极黑极亮,微笑着,两只皮糙骨硬的手在一块搓着:“想你也该来了!想你也该来了!坐下!”父子都坐下,老人还搓着手:“差点没见着你,春子!”他叫着儿子的乳名:“我让他们拿去了!”老人又笑了。

“没受委屈?”杜亦甫低声的问。

“哪还有不受委屈的?”老人似乎觉得受委屈是可笑的事,又笑了。“你看,正赶上我值班,在馆里过夜。大概有十二点吧,我听见些动静,我的门开了,灯也捻着了,一看,是伙计王顺。王顺干什么?我就问。王顺没言语,往后一闪身,喝,先进来一对刺刀。我哈哈的笑起来了,就凭一对刺刀,要我的命还不大老容易!紧跟着刺刀,是枪,紧跟着枪,是一对小鬼子,都戴着小铁盆,托着枪冲我来了。我往后望望,后边还有呢。又进来一个咱们的人,汉奸!他教我下来,跟着走。走到院里,那个汉奸奉了圣旨似的教我跪下。我不言语,也不跪下,那些王八羔子们又对着我开了空枪,专为吓吓我。”老人连那只小一点的眼也瞪起来,似乎是从心里憎恶那些王八羔子们。

“汉奸又传了圣旨,”老人接着说,“带回去收拾,反正早晚你得吃上一颗黑枣。我还是不言语,我研究好了,就是不出一声,咱们谁得手谁杀,用不着费话;是不是,春子?”

杜亦甫点了点头,没有话可说。

“出了大门,”老人又说下去:“我挺着腰板,教他们看看,你们要得了我的命,可要不了我的心气;这是一口气,这口气由我传给我的儿子孙子,永远不能磕膝盖儿着土!到了个什么地方,黑灯瞎火的我也没看清是哪里。我就是恨我的刀没能出鞘。死到临头,我得大大方方的,皱皱眉就不算练过功夫。是不是,春子?”

杜亦甫又点了点头。

“待了不知好久,”老人又搓起双手来,仿佛要表演出那时怎样的不耐烦。“他们把我提到一间大厅上去,灯光很亮,人也不少,坐的是官儿,立着的是兵。他们又教我跪下,我还是不出声,也不跪。刺刀可就又戳在我胸口上,我纹丝不动。人生在世不能没骨头,骑着脖子拉屎,还教我说怪香的,我不能!磨烦了半天,哼,枪并没放。什么东西!今个天亮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怎么,把我放了,什么玩艺儿!我不明白这是哪一出戏。一句话抄百遍吧,告诉你,春子,咱们得长志气,跟他们干!我不认字,不会细细的算计,我可准知道这么个理儿,只要挺起胸脯不怕死,谁也不敢斜眼看咱们!去泡壶茶喝好不好?”

杜亦甫点了点头。

(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非得失之策与!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成其德而扬功名于后世。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榖,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 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简答题组
名著阅读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