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泰安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1-16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执。

《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那隐微处,在别人无可代

他用力处,在每一人之独处,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处。这也是讲的圣人难做。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不为,非不能”,此又是说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阳明也说圣人易做。王学讲到后来,说到满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罗近溪,正在讲堂讲学,正讲每人可以作圣,有一端茶童子进来,听讲人问,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纵使要孔子来端这茶,孔子也这么端,不会比这童子端的更好,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说他已是一圣人。这也是讲圣人易做。

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

 (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材料二: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中庸”加注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所以,古今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谓成秩序,定天下。

无论追名亦或逐利,无非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关于幸福,亚里士多德在论及自由时说幸福在某种情况下是“关于财富的中庸之道”,而财富则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太贪婪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无幸福可言。反之,若能守住中庸,人就获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幸福”的人。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对经济欲望的限制,才会有幸福,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这个意义上,显然守不住中庸之道,极端追求财富的人,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譬如信任危机的出现,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来幸福可言。

(摘编自孔波涛、李慧《探讨 “中庸之道”下经济的考察衡量》)

现代文阅读Ⅱ

破碎村

云从身边擦过,车子在盘山路上起伏。这是宋韧第一次下乡演出。破碎村藏在山里,犹如一本老书,装着至为朴素的定理。

车子开了许久,眼前出了个人工开凿的山洞,蜿蜒崎岖,只容一车。半晌才出山洞,远远便见村口泛起白烟,大人小孩攒聚,一口大锅蒸腾着热气。

太阳正挂在头顶。书记上前,自我介绍说是姓徐。团长问老徐:“在哪儿装台?”老徐只说:“不着急,先给你们做肉吃。”锅里是一只整羊,热气簌簌腾起。酒酣耳热,团长见老徐久久不动筷子,便说:“你们也吃。”老徐指指旁边的一口锅,说:“不急,还有一锅。”只见不远处确实支着另一口锅子,村里老少皆围坐着。少顷,尽饱一餐,宋韧抹了抹嘴,踅到另一口锅子边,凑前一看,锅里煮的竟全是羊的下水。

过半晌,老徐问团长:“吃饱了吗?”团长说:“饱了。”老徐笑一笑,指了指不远的青黑色石台,说:“就在这演吧。”石台甚是简陋,正上方红底条幅上写有几个大字:“人间仙境破碎村”。团长想,直接开演也罢,天暗就回。

老徐在台上喊:“快坐下。”老少方稀稀拉拉坐下,挤在后面,墨疙瘩一样。

太阳已溜进山坳。宋韧跟着团长,气度俨然,提袍而出。使了几个小包袱,结果包袱出来没响,泥了。宋韧便硬着头皮入活,说了个《打灯谜》。台下老少只板着脸,眼睛干干地盯着。宋韧脸烧了起来,狼狈而归。

下了台,宋韧问:“无磕无碰,三翻四抖,都按着规矩来,怎么就演砸了?”团长只说:“演什么节目得有讲究。平原观众喜欢贯口快板,山里观众喜欢山梆子,小孩子爱听《八扇屏》,老人喜好《铃铛谱》。路子没摸熟,不能急。”没成想不光宋韧的节目,一台演出轮番演了,都没掌声,台下不大火炽。

待团里都演完,村里老少端然不动,极静,没有走的意思。团长有些犹豫,对老徐

说:“演完了。”老徐望望团里的演员,说:“不急,饿了吧,接着吃点。”说罢,起身温酒。团长见正是饭点,没多絮聒,只说:“吃饭。”

不多时太阳便悬悬坠坠落了下去。团长撂了碗筷,说饱了。老徐忽然眼里放出光来,说:“那再演会儿?”团长怔住:“节目演完了。”老徐搓了搓手,说:“再演两个,大伙儿还没看够。”宋韧这才发觉,一旁的锅子冷着,村里老少没吃,守在板凳上虚望着他们。团长寻思,每个人都有富余的活儿,再演几个也是可以,便扭过身,压着嗓子说:“来了几个撅的,差不多就行。”团里演员心领神会。

天渐渐暗了下来,宋韧唱了段快板《玲珑塔》。半个多小时过去,天便黑透,演员们纷纷停下来,陆续换衣服。两只灯泡幽幽地亮着,像是能淬出火,昏昏沉沉照见老徐的半张脸,另一半豁了似的,被密匝匝的黑啃了去。团长朝老徐摆手,说:“演完了,回去吧!”老徐上前,四下地瞧,说:“再演几个。”团长说:“演不了了,没伴奏了。”老徐没听明白,跟台底下的老少递了句话。宋韧往那黑暗里瞧,看不分明,只有偶尔一两点火星在暗处里眨,并未有动静。老徐也静静地看着,又偷偷地觑了眼团长。团长不知如何是好,便让宋韧捡了快板再唱一段《武松打店》。

又是半个钟头,宋韧绝活都掏干净了,虚汗如注,台下依然没动静,黑压压的,不知还有多少观众,便停了下来。老徐扭过脸凑到团长身旁,道:“要不,把刚才的再演一遍?”团长恍惚,问:“刚才的?”老徐说:“刚才的那台演出。”团长凝了神望着老徐,问:“重演一遍?”老徐点头,露出碎牙,“你没瞧见,没人走!我们这儿太需要你们这些人了,大家都新鲜。”夜越来越深,台下黑魆魆的,团长说:“你瞧见了?没人走?”老徐乐了,说:“没有脚步声,没人走,都在,都爱看。”团长又问:“都看过一遍了,能行?”老徐欣然,道:“行。”

没有人报幕,谁准备好谁就上。宋韧和团长开场,还是之前那一套。宋韧硬着胆再走一遍,抖出第一个包袱,台下依然是静的,谁知停了几秒,只见有零星微光在稠密的黑暗中闪闪掣动,接着便听得呼哨一声,闪电一般,一个脆响在黑暗里碎开,继而是掌声,一阵响似一阵,仿佛从遥远之处传来。团里的演员都愣怔了,宋韧见团长脸上泛出活色来,也喜不自胜。包袱还照旧如前,但听得欢喜之处笑声不断,掌声雷动,愈演愈烈,皆来自那片泛着微光的黑暗。

演员们立时来了热情,一个一个顺序而出。不多时,便见台下火光滚动,不知是谁燃了木头,举了火把。宋韧定睛一看,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老少都站着,人挤人。一张张面孔见过似的,但又瞧不明朗,在光影里跃动,热铁般红着;嘈嘈杂杂一片响,有如汤沸。火把烧着,火焰颤抖抖的,连同那些密集的人影在眼前摇晃。

节目结束,团里上下激动异常,都嚷叫着“痛快”。老徐冲台下说:“天儿都黑透了,该回去了!这回得回去了!”便听得台下呼啦一声,只见老少在光亮里又坐了一阵,方才陆续起身。团里上下收拾起来,乡亲们和演员聚作一团,久久不愿分散。

宋韧问团长:“你说为啥再演一遍,村里人就乐了?”

团长想一想,说:“那是自然,路子没摸熟。”顿了顿,又说,“乡亲们的心窍是亮的。”

(节选自张哲《劝人方》,有删改,题目为命题者所加)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孔子遭难陈、蔡之境,绝粮,弟子皆有饥色。读《》《书》,治《礼》不休。子路

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比干何为剖心而死?以谏者为必听耶,伍子胥何为抉目于吴东门?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孔子歌两柱之间,子路入见曰:“夫子之歌礼乎?”孔子不应曲终而曰由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其谁知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子路不悦,援而舞,三终而出。及至七日,孔子修乐不休,子路愠见曰:“夫子之修乐时乎?”孔子不应,乐终而曰:“由,昔者,齐桓公霸心生于莒,勾践霸心生于会稽,晋文公霸心生于骊氏。故居不幽则思不远,身不约则智不广。知而不遇之?”于是兴。明日免于厄。子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遇此难也,其不可忘已。”孔子曰:“恶,是何言也?语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汤困于吕,文王困于羑里,秦穆公困于殽,齐桓困于长勺,勾践困于会稽,晋文困于骊氏。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也。” 

(节选自《说苑.杂言》)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