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绵亘不断。商周时期,文告、法典等文书档案记录于兽骨、青铜器和简牍上。西周时,许多重要档案均“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求得神灵和祖先庇佑。以后历代藏书之制莫不仿于此。东周时期,又出现了帛和石刻档案。《汉书》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随着“蔡侯纸”问世,档案进一步发展。两宋时,律法规定档案要按期逐级上送;《大明律》则规定,“凡弃毁制书及各衙门印信者斩。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中国历代档案典籍异常丰富,除史官修史可参阅库内档案外,其他官员学士“罕有窥其美富者”。
——据潘晓红《中国古代档案发展历史剖析》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变迁,企业中的经济仲裁文件、公证文件等均被作为文书档案收藏。1907年,清廷创办了刊布谕旨、奏折等文书档案的《政治官报》;北洋政府时期则规定,各单位均可利用档案,外国使馆人员亦可,在近代,档案违法行为的处理包括申诫、记过和撤职等。当时有学者指出,档案学即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据刘迎红《中国近代档案法规发展演变动因》等
材料三:1978年以来,温湿度和防火防盗电子监控、防霉杀虫、机械化修裱等技术和设备在档案事业中已普遍应用。随着社会发展,档案工作已实现了主要为历史研究服务的转向。1982年和1995年,我国先后创办了世界上唯一的国家级档案专业出版机构档案出版社和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为社会奉献了一大批档案宣传精品。早在1980年,我国国家档案局就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并于1996年成为主席国。
——杨冬权《发展、提高、创新——新中国档案事业60年》